企业家的“跳”能否
换来发展方式的“转”?
来源:中国企业报
企业家的“跳”能否换来发展方式的“转”?
(上接第一版)
片面鼓励企业做大做强,使民营老板患上了规模崇拜病。目前的现实是,越大的企业在政府体系中越有话语权,越能够获得政策性的支持,越能够更多地获得政府所控制的资源。与此对应的小企业则步步艰难。这样就导致大量企业产生了500强情结:大一点的企业把目标设定为进世界500强,小一点的想进中国500强。
产业指导性政策捆绑太多利益,把企业引向了多元化的歧途。过度多元化是导致许多企业资金链条断掉的共同原因。比如,早期跑路的“眼镜大王”陷入困局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进入了毫无竞争优势的光伏行业;最近湖南两个跳楼的民企老板也都涉足了多元化。除了政策性因素外,中国老板的一个普遍弱点是:总是看着别人的钱赚得容易,自己行业的钱赚得艰难。这种“看花效应”导致许多企业家放弃了自己熟悉的领域,进入了有“赚钱效应”的行业,最后多数是头破血流。
去产能化是中国经济现阶段面临的最困难的任务,既会损失GDP的增长速度,也会导致就业压力和老百姓收入增加的困难。但是要想让中国经济素质提高,就必须使一部分企业、一部分产能退出。市场是无情的,如果我们想救所有的企业,那么结局是每一个企业都活不好。一些企业的破产或退出,是其所有者在为自己的错误决策和错误行为买单,是为中国经济走向成熟在交学费。政府和社会所能做的,不是要去救哪家企业或哪个行业,而是要考虑设计过剩产能的平稳退出机制,考虑让这种以生命为代价的学费不白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