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6版:金融投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6版            金融投资
 

2013年12月31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地方债监管规则将改写或推地方政府自担风险机制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王莹

地方债监管规则将改写或推地方政府自担风险机制

被称为“史上最严厉、最彻底地方债审计”结果披露在即,虽然有知情人士表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仍在可控范围。但这一数量到底将达到多少仍然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据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防控债务风险列为明年主要任务之一,提出把地方政府性债务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严格政府举债程序。而据报道,中国财政部目前正在起草有关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的规则,预计明年年底之前完成。那么,这一监管规则将对控制地方债起到怎样的作用?地方债风险到底有何有效的化解途径?对此,《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了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

《中国企业报》:财政部目前正在起草有关地方债务管理体制的规则,能否预测下该项规则的相关内容?

向松祚:我认为财政部制定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原则,短期内应该明确额度管理,也就是首先要规定地方政府允许发债的方向和范围,其次要确定发债的额度。尤其是必须明确政府偿还债务本息的资金来源。长期而言,应该形成地方政府自主负债、自担风险的体制和机制。这当然需要政府管理体制的重大调整。

《中国企业报》:那么,财政部的监管新规是基于哪些原则来制定的呢?

向松祚: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事权清楚、债权明确、程序规范、责任明确。所谓事权清楚,就是必须明确地方政府究竟应该负责哪些事情。三中全会《决定》已经明确划分了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权,债权和财权必须与事权匹配。债权明确,就是哪些开支、哪些项目可以通过发行债券融资必须明确。程序规范和责任明确,就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确定的原则:即“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源头规范,把地方政府性债务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严格政府举债程序。明确责任落实,省区市政府要对本地区地方政府性债务负责任。地方政府对所发行债券的本息偿还应该负担全部责任。债务本息的偿还资金来源必须明确。不能随意欠债,甚至蓄意将债务负担转嫁到中央财政。

《中国企业报》:地方债审计结果引起不少猜测。您能否预估下目前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其核心问题在哪里?

向松祚:从地方政府债务占GDP比例来看,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并没有那么危险。我们估计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应该在20万亿左右,与GDP之比例不到40%。地方政府债务的核心问题是偿债能力和偿债资金来源。随着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土地财政难以持续,地方政府偿债能力将持续下降。

《中国企业报》:那么,如何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向松祚:要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必须短期举措和长期策略相结合,多管齐下,综合治理。一是坚决遏制地方政府追求短期GDP增速的“政绩冲动”,将发展战略彻底转向增长模式和发展方式转换,防止地方政府以新型城镇化为名,继续大搞低效率和无效率的投资项目。二是继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地方政府的事权和财权需要进一步明确划分和匹配。三是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权责划分。四是推进总财税体制改革。五是继续推进多层次债券市场和金融市场发展,为地方政府自主发债、自担风险、拓宽地方政府公开透明融资渠道创造条件。六是尽快探讨相关法规和办法,为可能出现的地方政府违约和破产倒闭做准备。七是深化银行和金融业改革,真正做到让市场监督银行和金融企业的经营活动,避免一些银行和金融机构不计成本和风险给地方政府融资。八是继续落实国务院“新36条”,鼓励民营私人资本参与市政公用设施和基础建设项目,鼓励民营私人资本购买地方国有企业股权,参与地方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盘活地方国有资产。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