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37版:重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37版            重点
 

2013年12月24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化强心剂
助力中国酒企过寒冬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杨颖邓永功

文化强心剂助力中国酒企过寒冬

2013中国名酒企业文化高峰论坛现场 张泰/摄

“文化的缺失是中国酒业发展下滑的重要一点。”在日前由《中国企业报》主办的“2013中国名酒企业文化高峰论坛”上,中国酒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琦表示,2013年,整个白酒行业被迫洗牌,出现低迷状态。一线酒企高端产品价格回落、服务下沉,给二线、三线酒企的产品销售及生存带来压力。整个白酒行业的竞争进入白热化,高端白酒市场也从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

论坛上,王琦结合当前国内的经济形势,分别对酒业的传承、创新发展和发掘传统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刻剖析;中国酒业专家、中央机关老干部康乐文化指导中心副秘书长凌建军、吉林省大泉源酒业有限公司行政副总经理李奕儒、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荣和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南翔、医学博士、世界冰酒联盟中国区主席张书泰、北京柏翠酒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震宇等嘉宾在峰会论坛上就酒类行业的品质创新、文化创新和社会责任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分析,来自行业发展的领导、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位企业家们齐聚一堂,共同参加了本次论坛。据悉,本次论坛围绕责任、安全和文化的三大主题,深刻探讨了中国酒业今后的发展趋势与方向,共同探讨中国名酒精神与价值所在,旨在探索中国酒行业的可持续创新路径,为酒行业走出困境、进步进取注入了强大的信心与活力。

王琦分析认为,自2008年爆发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目前从宏观上来看,“稳增长、调结构”仍是当前我国经济工作以及各行各业的重要任务,其关键在于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以此化解过剩产能,提升发展质量,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长期影响。对于中国酒类行业尤其如此,唯有把下行压力转化为调整结构、转变方式的动力,合理利用消费与投资的拉动作用,提高公众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才能逐步实现酒行业的价值回归和健康发展。

王琦还表示,文化的缺失是中国酒业发展下滑的重要一点。酒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承,酒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产品,中国酒业发展必须在文化、技艺的传承方面持续开展扎实工作,充分体现酒文化的传统优势,这是酒业发展的重要根基。发挥酒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积极作用,使中国酒业真真正正的和中国传统文化相连接,通过酒文化的诉求与传播,反映新时代的风貌,以酒文化创新促进社会文明进步,这是中国酒企所面临的发展形势和方向。

王南翔着重分析了白酒产品质量创新的重要性,并结合中国白酒的传统风味特色与现代社会文化方面的需求,对白酒品质创新提出了较为具体的发展方向。据他介绍,1915年荣和酒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这个荣誉对于如今的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荣和酒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荣和酒业)来说已经是近百年前的事情了。在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产品誉满全球的情况下,荣和酒业现如今继续加强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增强企业后劲,打牢发展基础,秉承百年传统酱香酿造工艺的同时,向国际环保食品的标准看齐,开拓国际市场,树立中国酒业国际品牌形象。

李奕儒就品牌塑造彰显价值方面作了演讲。她表示,引入文化内涵提升品牌含金量这是中国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就企业自身来讲,大泉源酒是始建于1616年的白酒品牌,400年来沉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古井矿泉,纯粮酿造,固态发酵,酒海储藏。出土的遗迹是目前东北地区非常完整、规模较大、时间最长的古代酿酒遗迹,是继“水井坊”之后中国酒坊遗址和完整体现古代酿酒工艺的又一实例,曾是努尔哈赤钦定的大清御酒,更被张作霖称作“关东王酒”。早在2006年就经国务院批准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独特的四大传统酿造工艺更是大泉源400年名扬四方的制胜关键。

凌建军、张书泰分别就中国保健酒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冰酒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作了演讲,陈震宇介绍了柏翠酒窖的发展之路,其他各位嘉宾还就酒业厂商合作模式的创新、酒类产品时尚化等当前行业热点话题进行了讨论分析。

据中国企业报社社长吴昀国介绍,本次主题论坛引发了中国酒业的强烈关注和反响。中国酒行业能否安然度过“严冬”?能否在困境中探索发展呢……针对中国酒业的实际发展态势和实际问题,大家各抒己见,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发展基础。各大酒企的发展,也离不开媒体的鼓与呼,为中国酒企,乃至整个行业保驾护航,这是媒体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