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5版:中国国资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5版            中国国资报道
 

2013年12月17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安徽省工业前11个月
累计增速跃居全国第一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郝玲张骅

安徽省工业前11个月累计增速跃居全国第一

12月11日,记者从安徽省经信委获悉,安徽省前11个月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增速跃居全国第一。前11个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增加值7689亿元,同比增长13.7%,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个百分点,增速排序与贵州并列全国第1位,创有该项纪录以来最好水平,并连续20个月保持中部第1,预计到年末有望继续保持“领先全国、领跑中部”的良好态势。

“工业强省”见成效

近年来,安徽省坚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安徽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针对企业普遍存在的生产经营困难,继续实施了“新30条”等政策措施,通过认定的8270户重点帮扶企业为主要载体,有效缓解了企业面临的困难。

据统计,近两年,安徽仅实施“五缓四降三补贴”政策共为企业累计减负84.8亿元,其中:今年1—10月份,全省实施“五缓两降三补贴”政策共为企业减负34.4亿元,安徽省经信委仅减少“两项基金”就为企业减负6亿元。此外,财政、地税等相关部门也积极行动,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共同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安徽工业实现了有质量的增长,主要表现为“三个快速增长”: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快速增长。10月份,安徽省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259.4亿元,增长16%,增幅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高1.9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66亿元,增长22.8%,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高8个百分点。

企业规模和实力快速增长。到10月份末,安徽省产值超亿元企业4731户,占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数的32%,较上月末增加612户,接近去年全年水平,预计全年超亿元企业可达到5500户;产值超10亿企业331户,比上月增加43户;产值超100亿元企业22户,比上月增加7户,比去年末净增2户。

月度工业增加值连创历史新高。今年以来,安徽省月度工业增加值由去年平均629亿元,提升到713亿元,其中3月、9月、10月、11月份分别为752.9亿元、752.1亿元、755亿元、805亿元,且比去年同月高出100亿元以上,在拥有较高增速的基础上,月度规模也进一步上升,在增加值总量上拉近了与“两湖”的距离。

工业结构不断优化

近年来,安徽省不断调整优化工业经济结构。一批以装备制造、智能家电为代表的行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应对市场经济的能力也得到大力提升。

另外,面对市场不断变化,安徽省积极采取措施,使各类生产要素为工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今年作为电煤市场化改革的第一年,在应对神煤入皖、西煤东进、海进江煤大肆冲击省内市场情况下,安徽经信委从协调煤、电两大要素方的矛盾入手,促进省内电煤销售,确保电煤供应,推动各项要素向工业集聚,为全省经济社会和工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要素保障。

今年以来,安徽省大中型企业利润不断好转。1—10月份,安徽全省260户大型企业共实现利润324.4亿元,实现了利润的快速回升,增速由上半年下降5.3%,快速回升到目前增长17.3%,大型企业实现利润的快速好转,为安徽省工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1396户中型企业实现利润265.6亿元,同比增长34%,大中型企业实现利润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的53.3%。其中,仅海螺水泥一家就实现利润91.6亿元,同比增长45.9%,成为安徽省工业利润第一大户。马钢去年同期亏损31亿元,目前亏损不到1亿元,年内有望扭亏。

此外,全省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也频结硕果。截至目前,安徽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量全国第1,拥有叉车集团、六国化工、四创电子、奇瑞汽车、科大讯飞、铜陵有色、美菱股份等七户国家级创新示范企业。江淮汽车被授予亚洲质量领域的最高奖项———亚洲质量卓越奖。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率先批复了安徽省芜湖马鞍山合肥机器人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实施方案,形成机器人技术创新体系,为在不久的将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奠定了基础。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