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民企跑接力:武钢非洲买矿记
【钢铁业“重整”之案例】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张龙
【钢铁业“重整”之案例】与民企跑接力:武钢非洲买矿记
在中国钢铁企业“走出去”屡屡受挫、多个项目失败的背景下,武钢的利比里亚邦矿项目却即将进入到二期工程中。
被两任中国国家领导人关注的邦矿项目首期100万吨铁矿石工程已经投产,后续900万吨工程明年将会开工,2017年一季度全部建成投产。
一个细节可以印证这个中国为数不多的成功的海外铁矿项目。在今年武钢邦矿一期项目竣工投产仪式现场,武钢董事长邓崎琳将一块刚采出的矿石、磨好的铁精粉,交给利比里亚总统瑟利夫。瑟利夫在现场甚至说出了“感谢中国”这样的话语。
后入为主:
民企开路模式
邦矿项目最初与武钢毫无关系,目前邦矿顺利投产,武钢应该感谢一家名叫中利联国际控股公司的企业。
2007年,国内四家民营企业联合洽购利比里亚邦矿铁矿项目,并专门成立中利联运作此事。
“当时是利比里亚那边的朋友给我们推荐的这个项目。”中利联矿业部总经理霍振普说。
2007年以来,正是铁矿石价格开始飞涨的阶段,这个时候的铁矿石资源正在被众多的企业拼命地关注。中利联并未花费太多资金,就获得了利比里亚邦矿铁矿项目100%股权。
武钢中非(香港)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熊新海这样评价中利联方面的人,“能把利比里亚政府搞定,他们那几个人很厉害。”
上述四家民营企业采取的技巧是,一边与利比里亚政府洽谈收购事宜,一边积极为该项目引入战略投资者。
霍振普坦言,当时公司的自有资金是不够的。由于收购后迟迟没有动作,利比里亚方面曾经向中国方面“抱怨”,为什么不进行开工建设。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开发银行旗下的中非发展基金作为战略投资者出现,以一笔过桥贷款从中利联收购了利比里亚邦矿铁矿项目85%股权。此时,中非发展基金刚成立不久,其成立背景是作为胡锦涛在2006年11月中非论坛北京峰会上提出的对非务实合作8项政策措施之一。
因为国开行高层和武钢高层关系良好,中非发展基金引进武钢作为战略投资者。2010年3月,武钢以约6850万美元,从中非发展基金手中收购了利比里亚邦矿铁矿项目60%股权。
武钢要感谢中利联的另一点是,在武钢进入之前,一向谨慎的中利联已经和利比里亚政府签订了矿产开发协议。该协议详细规定了开发者的权利和义务,在谈判时,中利联动用所有关系找了很多专家来把关。
“该协议总体对我们还是有利的,所得税率当时35%,给我们的政策是不超过25%。出口不加关税,进口的设备等等不加关税,协议有效期长达25年。”熊新海说。
想做大:
必须“玩转”非洲法则
尽管利比里亚对该项目很支持,这并不意味着一切都已经“万事大吉”,一些“调皮捣乱”者还是存在的。
为此,武钢付出了较高的薪酬,“当地劳工标准是60美元一个月,我们的员工包括扫地的、后勤的人员,每个月的薪酬都在100美元以上,最高到180美元至190美元了。当地的警察每个月也才70美元到80美元。”熊新海告诉记者。
此外,武钢还给员工组织培训和组建足球队,每年支付当地社区贡献基金375万美元,给当地修建两条路花费2500万美元,武钢利用各种机会融入到非洲文化中。
付出总是有回报的,英国广播公司(BBC)曾到邦矿项目进行采访,试图找到一些不利的问题。在采访完当地员工后,BBC最终无功而返。
前后去过3次邦矿项目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李新创表示,这个项目是成功的。
坚持就会共赢,这也是利比里亚总统瑟利夫说出“感谢中国”话语的原因之一。2011年,利比里亚国民生产总值为14亿美元,一旦邦矿项目全部投产,按现在每吨铁矿石120美元计算,利比里亚国民生产总值将增加12亿美元,意味着利比里亚的GDP将翻番。
对于共赢的另一方武钢来说,投资资金因为顺利,总投资将节约3亿美元。此外,“我们将把这个项目以武钢中非(香港)矿业有限公司的名义,单独在香港上市,去年就曾向香港联交所提交过申请,但保荐人建议暂缓一下,等铁矿投产后再上市的话,效果会好些。”熊新海告诉记者。
而邦矿项目的模式也将被武钢复制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