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5版:中国企业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5版            中国企业评论
 

2013年12月17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什么是底线思维?就是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的一种积极的思维方式。具体到经济工作上来,就是宁可把经济形势想得更复杂一点,这样才能把工作预案准备得更充分,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

坚持“底线思维”是改革的前提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孟书强

坚持“底线思维”是改革的前提

日前,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14年经济工作。会议认为,今年以来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近年来少有的复杂严峻局面。对此,会议强调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

这是继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决策层针对经济工作再提“底线思维”。什么是底线思维?就是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的一种积极的思维方式。具体到经济工作上来,就是宁可把经济形势想得更复杂一点,这样才能把工作预案准备得更充分,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

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但接下来具体工作怎么做,才是更具挑战性的。以往我们的一些经济改革措施不可谓不积极,但最后的效果有时候反而不好,甚至成了一些既得利益者新的一轮攫取改革成果的机会。当前改革已经进入攻坚克难期,各种利益错综复杂。对这种改革的复杂性与困难性,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做好各种应急预案,有相应的应对措施。决策层在此时重提经济工作要坚持底线思维既是对自身的约束,也是对各级决策者的提醒,更是争取经济改革主动权的宣示。

那么,到底要坚持怎样的底线?刚刚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给出了最好的答案。那就是深化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制改革,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经济改革不能突破这个底线,不管你怎样改革,不能和这个思想背向而行。不能为了自己的丁点利益,就违背这个原则。

今年7月,李克强总理在广西主持召开部分省区经济形势座谈会的重要讲话中,提出“宏观调控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这实质上就是经济增长的底线思维———对经济下行容忍度提高,但不能低于潜在增长率,主动调结构但不能危及经济稳定。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保持经济发展的稳定是一切发展的前提,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才能保持就业的稳步增长。这些都有一个底线,无论怎样改革,都不能破坏这个底线。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新一轮改革的大幕已经拉开。这一轮改革机遇前所未有,但是可以预测的挑战也是史无前例的。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各种利益错综复杂,而这新一轮的改革首先触动的就是一些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是涉险滩,是啃硬骨头。对于这些困难和挑战,我们都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做好各种预案和应对准备。只有这样才能有惊无险,有备无患。

《礼记·中庸》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坚持底线思维,实质上是坚持一种前瞻性思维。中央决策层在此时再提经济工作要坚持底线思维,不仅是对自身和各级决策者的约束和提醒,也是新一届中央政府更稳重、更清醒和更自信的表现。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