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9版:产业公司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9版            产业公司
 

2013年12月3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机产业体系高端化趋势明显面对,C919大型客机推迟首飞、ARJ21新支线飞机交付时间延迟等问题,中国商飞坦承确有不得不去面对的困难

【大飞机“过坎”之产业】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张龙

【大飞机“过坎”之产业】民机产业体系高端化趋势明显面对,C919大型客机推迟首飞、ARJ21新支线飞机交付时间延迟等问题,中国商飞坦承确有不得不去面对的困难

11月23日,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美国有限公司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奥兰治县的新港市揭牌,这是商飞在海外设立的首家全资子公司。正式运营后,该公司将选择前沿商业飞机技术率先进行开发。

作为C919制造商的中国商飞公司董事长金壮龙承认,C919大型客机项目目前已进入研制的“深水区”,已经进入设计和制造并行、总体和系统对接、研制和适航配合等新的阶段。国际成熟民用飞机制造商的实践已经表明,这一阶段也是一款新的飞机型号研制过程中设计迭代最为突出、困难最为集中、管理幅度最大、风险最不为确定的阶段。

对于社会上关注的C919大型客机推迟首飞、ARJ21新支线飞机交付时间延迟等问题,金壮龙说:“我们的理念就是,一定要研制一款确保安全和质量,同时获得国际标准的飞机,为此宁愿牺牲一些进度。”

今年底C919大部段下线

大飞机C919短期内与波音、空客飞机的销量差距是可以预见的。

10月19日,位于江苏镇江新区航空产业园的航天海鹰(镇江)特种材料有限公司举行了国产大飞机C919项目的开铆仪式,这意味着国产C919大型客机研制阶段首件产品正式进入装配阶段。

据中国商飞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C919大型客机项目正进入工程发展的攻坚阶段,飞机机体和结构生产数据已经全部发出,零组件制造已在中航工业洪都、西飞、哈飞、成飞、沈飞和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等全面展开,预计今年年底开始有大部段下线。

在耀眼的成绩面前,仍有一些困难让中国商飞公司不得不去面对。

在内部困难上,曹春晓认为:“我们希望C919具有较高的材料国产化率,而目前C919的材料国产化率并不理想。在发动机方面,首飞时和其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将购买和采用国外先进的发动机。但这不是长久之计。发动机研制所需的程序很多,难度很大,还需要严格符合中国和国际的适航条例,因此,需要有一段时间才能在国产大型客机上装上自主研制的国产发动机。”

外部困难主要来自于国外飞机制造业巨头的“威胁”。中国商飞市场研究中心人士曾表示,大飞机C919短期内与波音、空客飞机的销量差距是可以预见的。

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近两年,世界航空两巨头波音和空客分别推出了B737的升级版B737MAX和A320的升级版A320neo,隐隐约约将矛头指向C919,暗含封杀意图。

但消息并非都是悲观的,上述中国商飞市场研究中心人士称,事实上,波音、空客的机型短期5至10年是不用改型的,而正是C919的出现,迫使其提前做出改型。有专家称,对比波音737、空客A320,C919在经济性、环保性、安全性、舒适性方面更为领先。

产业链呈现高端化趋势

大飞机项目的意义不仅仅在于项目本身,重要的是形成民机产业体系。

这是一个项目带动起来的产业链。

中国科学院院士、大型飞机重大专项咨询委员会委员曹春晓认为,大飞机的产业链非常长,能带动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飞速发展。如果中国能够自行设计制造大型飞机,这将是中国成为高科技为主的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标志。

“大飞机项目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项目本身,重要的是形成中国的民机产业体系,带动航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基础学科的发展进步。”金壮龙说,“我们的目标不仅是要研制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竞争力的商用飞机,而且要取得商业成功,实现产业化发展。”

早在成立之初,中国商飞公司就确立了“主制造商—供应商”的民机研发模式,并致力于打造“以中国商飞公司为核心,联合中航工业,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民机产业体系。

据了解,全国有22个省市、200多家企业参与大型客机项目。清华、北航、上海交大等22所高校参与了大型客机项目研制。同时,中国商飞公司积极推动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与科技部共建大型民用客机创新能力建设平台。此外,中国商飞公司与陕西省人民政府、河北省人民政府、山东省东营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5月23日,工信部发布了《民用航空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20年,中国民用飞机产业年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国产干线飞机国内新增市场占有率达到5%以上。工信部副部长苏波表示,未来10年中国民用航空工业发展将面临难得的机遇。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