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7版:金融投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7版            金融投资
 

2013年12月3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注册制来袭
A股壳公司将迎“清退”期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王莹

注册制来袭A股壳公司将迎“清退”期

王利博制图

历时20个月的新一轮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尘埃落定。

所谓注册制,是指证券发行申请人依法将与证券发行有关的一切信息和资料公开,制成法律文件,送交主管机构审查,主管机构只负责审查发行申请人提供的信息和资料是否履行了信息披露义务的一种制度。

专家指出,注册制真正实施后将打破中国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环节”违法违规环节频出事故、“退市执行力度不高”等顽疾,中国资本市场的格局也将随之发生深刻变革。

壳资源价值将大幅降低

企业退市将成常态

当前A股市场拥有2466家上市企业,市场的总市值更是高达22万亿之巨。可是,在上市公司数量持续高增长的同时,退市的企业却寥寥无几。据统计,自2001年4月PT水仙被终止上市以来12年,沪深两市退市的企业数仅为75家,占比仅为3%,而纳斯达克年均退市率高达8%。“退市制度的整体执行效率不高是关键性的因素,目前存市的垃圾股多被市场看成‘壳’资源。长期以来,寄居于壳资源的各方利益群体盘根错节。”北京信美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旭昌在接受《中国企业报》采访时表示。“比如地方政府的干预,地方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减免利息等手段让企业长期存在,使更多的市场资源被这类企业占据;而部分临近退市边缘的上市企业,更是过度依赖地方财政补贴来实现年终保壳的目标。”刘旭昌称。“注册制真正推进以后,A股市场相当一部分公司必然要退出,彼时壳资源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了。”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专家张国庆也认为,退市制度的实施将比过去更有力,不仅是业绩退市,造假和内幕交易将成为退市主流。

上市企业将面临

更严格的信息披露机制

除此之外,注册制下上市公司将面临更严格的信息披露机制。

据悉,注册制以信息披露为中心,证监会对发行人信息披露的全面性、准确性、真实性进行审核,不对投资价值和盈利能力做判断。信息披露成为证监会反复强调的关键点。

然而,尽管监管层在信息披露问题上三令五申,上市公司在这一环节的违法违规问题依然屡屡出现。数据显示,2013年1月至10月,证监会立案调查的信息披露类案件达到46起,为去年同期的3倍,占立案总数的比例从15%大幅上升至33%。这些数据折射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领域已成为事故多发地带。

上市公司如此,拟上市的发行人也同样问题重重。

在证监会于2012年年底启动的IPO公司财务会计信息专项检查工作中,提交自查报告的企业为622家,而在核查持续的过程中,提交终止审查申请的企业达到268家,终止审查数量占此前在审IPO企业数量的比例达到30.49%。

专家指出,信息披露是衡量资本市场是否成熟的指标。如实披露有利于股民对企业做出价值判断,也有利于监管层的监管。

“靴子”最终落地

仍有待观察

而北京一家拟上市科技企业事业部经理张良向《中国企业报》记者坦言,作为发行人,与其研究注册制,不如多花时间在公司经营。“只要公司运营好了,无论政策如何调整,公司价值始终能得到投资者的认可。IPO目的是要规范公司的运营,公司目前主要精力在运营、合规管理、提升业绩方面,达到上市要求。”

“发行人没有研究注册制纯属正常,两种制度意味着,是由监管层决定企业上市还是由市场决定,这些不是企业所能考虑的。”和君咨询高级顾问汪涛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两种制度决定发行人的行动方式,是应付监管层还是应对市场,“现在做IPO,企业只向监管层展现其盈利能力;市场化后,企业将在全国各大城市做路演,并向投资者沟通”。

“加上注册制是要根据法律修改,起到根本作用的《证券法》将被大改。这一制度的推出要看‘改法’的进程,目前看,相应的改革已经向这方面靠拢。”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桂浩明如是说。

据悉,《证券法》的修订已列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规划。中国证监会主席肖钢日前表示,《证券法》应当以公众投资者利益保护作为基本价值取向。

不过,汪涛也表示了权力回归到市场后对市场承受能力的担忧。“我个人觉得市场基础还不够。目前投资者结构中,散户仍然占主要部分;市场运营机制中没有良好的追究机制。注册制意味着审核时间的缩短以及审核要求的降低,必然要求市场的判断力提升,监管层把权力还给市场,但我认为市场还承受不了。”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