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4版:调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4版            调查
 

2013年11月2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温州企业仍危机重重市委书记呼吁银行施救

来源:中国企业报  

温州企业仍危机重重市委书记呼吁银行施救

(上接第一版)以前对于百十元的清洁费用,大家都不太在乎,现在却精打细算,说明大家手上的钱少了。不仅是家庭,企业也一样,像正泰、森马这样的大企业,清洁费用的预算也非常紧。而在餐饮方面,酒店餐桌布的洗涤业务今年至少减少1/3以上,说明客人减少了。

记者查阅温州市统计局10月2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前三季度温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674.03亿元,同比增长7.5%,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1个百分点,GDP一直处于稳步上升的趋势中。

然而,这种企稳并未阻止温州经济危机的到来。仅今年一季度,温州全市两级法院共受理破产案件86件,是去年总数的3倍多,甚至超过2007年至2011年这5年间受理的破产案件总数的3倍,而这种情况还在蔓延。

祸起资金担保链断裂

企业互保是这场危机的导火索。

2011年,“眼镜大王”胡福林跑路,揭开了企业互保这层神秘的面纱。而去年12月,温州庄吉集团自曝涉及几十家企业、高达300多亿元的银行担保债务链条,人们才意识到,担保引发的危机已经来了。

浙江富达汽车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良松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至今也没有人能说清到底有多少企业卷入了互保链危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受到波及的很多都是资质相对良好的企业。另外,随着危机加深,原来主要是一些大企业受到影响,接下来,一些中小企业受这场冲击波的影响,很多企业都将面临劫难。

一位媒体同行告诉记者,他曾在温州乐清做了一次互保采访,涉及担保企业二三十家,而每一家企业后面又是几家、十几家企业,而这些企业后面可能是几十户乃至上百户家庭。

“在这场危机中,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陈智华告诉记者,在担保链中,无论担保资金还是出借资金大部分来自民间借贷,民间借贷的资金大部分都是通过资金中介人从千家万户普通家庭中借来的。

正是基于这种原因,陈智华认为温州根本就不存在高利贷。他告诉记者,温州的民间借贷就像传销组织一样,一层一层,并不是某一个人能够独立完成。最开始一层可以从家庭成员、亲朋好友开始的,那时的月息一般是1.2分到1.5分,之后通过做资金中间人把利息抬高到2分或者2.5分,就这样层层加码,最后到企业可能已经是5分、6分,甚至1角。但实际上,每一层几乎都未达到高利贷额度。

陈智华告诉记者,在温州部分农村,整个村庄的钱都集中在几个做资金的人手中,结果可想而知,资金全部化为乌有。“一觉醒来,又回到解放前了。”

“心有余悸。”曾经创办了新中国第一家私人钱庄的温州方兴担保有限公司董事长方培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用这个词来形容他此刻的心情。“温州没有高利贷”也是方培林的一贯观点。

2011年,央行温州支行公布的《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显示,温州民间借贷极其活跃,89%的家庭个人和59.67%的企业参与其中,规模高达1100亿元。

在这场担保链的灾难中,担保企业首当其冲。据知情人士透露,温州凡与高利贷相关的担保行业,几乎全军覆没。2013年7月,温州最大的担保公司———温州市中投信用担保有限公司破产,这是温州创办最早的一家民营股份制担保机构,注册资金一亿元,公司董事长郭炳超是在任的温州市担保协会会长。

银行撮合企业互保

李良松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贷款本来是企业求着银行的事,但在经济环境好的时候正相反,都是银行求着企业,信贷经理满世界找企业家吃饭,就是希望你能去贷款,甚至有的银行行长跑到你家里来让你贷款,“借钱实在太容易了”。疯狂的环境刺激温州人再次把饼摊大:许多人都不搞实体经济了,而是把实体抵押贷来的钱疯狂地投向房地产和矿产当中。

“如何获得贷款,银行总不断的给你想办法。”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企业家告诉记者,其实许多互保是银行促成的。本来一些企业资质不够或者抵押物缺乏,但银行为了把钱贷出去,信贷员就会去找两家资质相对优质的企业凑到一块,劝说他们用联保的方式从银行贷款,这样资质差的企业能够贷到款,资质好的企业也能降低融资成本。

他坦承,企业家对银行非常信任的,既然是银行撮合的,那么他们对企业的状况肯定非常了解,所以也就同意这种两全其美的联保方式。自然,他们对银行信贷员还感激万分。然后他们没想到的后果是,银行把几家互不知底细、资质各异的企业捆绑在一台战车上,后果只能听天由命了。

李良松告诉记者,承兑汇票本来是一种结算方式,结果银行帮你想办法,最后它成了一种融资方式。他说,找一个人(或企业)作担保,然后银行给你开出一张半年的承兑汇票,这样你就可以拿着这张承兑汇票找做资金的人给一定的利息进行贴现。贴现的资金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民间借贷;另外就是北方或者中西部的银行,他们款放不出去,这些做资金的人就拿这些承兑汇票到这些银行贴现,“旺盛的时候,这些银行都派专人到温州收承兑汇票”。

一位银行人士告诉记者,承兑汇票一度成为温州各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他表示,承兑汇票并没有那么容易拿的,必须要给银行拿一笔存款,比如你要2000万元的承兑汇票,就得先存或者找人存1000万元。“银行做这笔业务干什么?目的就是为了拉存款。”

银企互信严重受伤

在海量放贷之后,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也不断攀升。

《中国企业报》记者从温州金融办获得的数据显示,2011年温州GDP和贷款金额的比为1:1.9,远远大于正常的1:1.3。2011年,温州银行的不良率只有0.37%,全国最低;2012年6月就到了2.69%,全国最高;2013年3月更是攀升到4.01%。

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特别是对房地产政策的调控,温州人对房地产投资的热情终于静止下来。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70个大中城市房价指数数据计算,自2011年8月以来,温州是唯一一个房价出现持续同比下降的城市。被业界称为“温州现象”。

一边是银行承诺贷款不能如期兑现,另一方面是银行不断地压贷、抽贷,在这双重打击下,温州企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记者在温州采访发现,许多企业家对银行表现出一种憎恨。

“最可恨的就是银行骗贷。”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企业家直言,银行当初求着你贷款,今天完全是过河拆桥。他说,银行为了降低不良贷款率,不断地收贷,而为了达到收贷的目的,可以说是不择手段。当有贷款到期的时候,银行就会劝说企业先想办法把钱还掉,过几天银行再贷给你。出于信任,企业往往会想尽办法去筹钱,甚至不惜借高利贷把钱还上。但还上之后,麻烦就来了,银行会找各种理由不给你贷款或者减少贷款。“比如银行会说你的物业缩水了,房产都拦腰斩了,那么评估自然就会降低。这样原来1000万元的贷款可能给你800万元或者600万元等等。这是好的,有的收进去了之后,一分钱都不贷给你了。企业在这个时候,只有等死了。”

“能有所作为的只有银行。”李良松表示,银行只有核销部分企业、部分贷款,让这些企业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才能真正解决实体企业的危机。他告诉记者,有一家企业因为卷入联保2000万元,最后通过与银行协商,最终支付银行600万元,终于把套在身上的枷锁打开了,企业获得了新生,而银行也降低了损失。他说,银行每年在温州获得的利润有200亿元,银行要有算大账的想法,就是拿出一部分钱出来给这些担保企业解套,对于银行来说,最多就是损失一些利润,哪怕一年的利润,但它获得的是以后更长期的收益,而企业解套之后能获得新生,同样会给银行创造利润。这是一举两得的事。但如果银行不这样做,不仅拿不回这么多钱,而且企业破产倒闭之后,贷款企业就会更少了。

李良松认为,现在建立银企之间的互信非常重要。因为在这次的担保链危机中,银企之间的互信已经受到严重的伤害,必须进行缝补弥合。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