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31版:区域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31版            区域经济
 

2013年11月1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自主品牌之路任重而道远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李华董秋彤

自主品牌之路任重而道远

华晨集团绵阳新晨蓝天项目启动仪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对华晨汽车来说,发展自主品牌不只是个口号,还是个实实在在强企手段;不只在于提高市场占有的“量”,还在于提高这个量所基于的“质”。在他们眼里,唯有在中高端汽车市场上占有了一席之地,中国自主品牌才谈得上“强”,中国汽车市场也才真正称得上“大”。而只大不强正是眼下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的真实写照。

来自中汽协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9月,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512.5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12.1%,低于乘用车总体增长速度1.9个百分点。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9.9%,比上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其中,9月自主品牌轿车销售27.62万辆,比上月增长23.3%,比上年同期下降1.8%;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5.9%,市场占有率比上月提高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4.4个百分点。

前9月,自主品牌轿车销售231.12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6.7%,占有率比上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这也是我国自主品牌市场份额连续多月持续下滑。与此同时,9月份国内汽车销量却同比增长19.66%,达193.58万辆,其中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21.12%。

导致自主品牌份额下滑有两个原因,一是今年出口下滑,导致了产量的下滑;二是部分竞争力较弱的车企市场份额在下滑,致使自主品牌整体市场份额的下滑。总体上来看,汽车市场已经告别了以往“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局面,自主品牌面临品牌、服务和技术水平的挑战。

从目前国内的汽车市场竞争格局来看,激烈的厮杀并没有真正开始。虽然合资品牌的产品在车型和价格上一直有下探的趋势,但力度较小,这也留给自主汽车品牌一定的生存空间,而一旦合资品牌汽车售价大幅下降,凭借优异的做工和质量,合资品牌一旦发力将会对自主品牌带来巨大冲击。

相较合资企业,自主汽车品牌在品牌、技术、人才、资金上有着先天不足。品牌多、车型乱一直困扰着自主汽车企业的发展,阻碍了自主汽车企业的发展,一些自主汽车品牌低质低价的市场策略无异于饮鸩止渴,不仅伤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伤害了自主汽车的品牌价值和形象。而“多生孩子打群架”,这种多产品策略看似产品线极其丰富,但背后却隐藏着产品多而不精、造型怪异、产品冲突等严重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重新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和调整产品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纵观目前产业发展,中国汽车产业与自主品牌供给能力呈现出“一粗一细”、“一长一短”、“一强一弱”的状态,在市场刚性需求强与高品质自主品牌供给能力弱之间产生的严重不平衡的情况下,如何增强精品供给能力,拓宽产品线,提升综合竞争力才是摆在企业面前的关键所在。

大体而言,中国汽车产业整体市场培育良好,但本土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较低,供给能力较弱。很多人觉得是品牌因素决定的,然而深入探究之后发现,这不过是市场引导消费者购买的一个表象因素,究其根本原因,还是技术本身的问题,自主品牌的产品不论在品质或是服务方面,仍不被市场所认可。根据市场调查发现,大多数消费者放弃购买自主品牌是由于质量、技术先进性、安全性、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差距,其质量和技术排在前两位,之所以选择自主品牌往往是因为其较高的性价比。

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自主品牌应该怎么办?事实上,将产品做好,仍然是当下自主品牌应对市场压力与挑战的关键所在,在这一点上,长城、吉利、比亚迪等都各有所长。而近年来注重自主高端品牌、奋起直上的华晨汽车,凭着“少而精”的品牌战略,在自主品牌中渐渐崭露头角。其打造的“中华”、“金杯”两大自主整车品牌以及“华晨宝马”合资整车品牌,均已获得中国“驰名商标”认定,并覆盖了乘用车、商用车全领域。

经过多年的探索,华晨汽车明确了一条以市场为导向、国际合作为平台,“通过自主创新、拥有自有技术、做好自主品牌”的道路,按照优生优育的理念完成了整车产品的全新规划。目前,中华品牌现有三大平台、8款产品,未来将整合为两大模块化平台、10款产品。金杯品牌现有两大平台、4款产品;未来将整合为两大全新模块化平台、6款产品。平台整合的同时,车型衍生能力增强,零部件的通用率及可靠性将得到大幅提升,产品竞争优势将越发明显。这种模块化的优生优育模式已经成为了世界最先进的生产模式。

而这一模式的建立,不仅将大大提高华晨汽车的竞争实力,还有助于华晨走出当前自主品牌产品混乱的弊端。据悉,当前华晨已经制订了未来10年的中长期产品规划,控制产品节奏,每年保持1—2款精品车型投放市场。生产一代、开发一代、储备一代,新产品开发和老产品改进并举,做好每一款产品,保证每一款都是精品,为未来十年企业发展做好充足的产品储备。从某种意义上说,华晨已经通过国际合作找到了一条推动华晨汽车“多、快、好、省”的发展自主品牌道路的捷径。

路漫漫其修远兮。尽管华晨在战略战术上已经棋高一着,但摆在它面前的道路依然任重而道远。未来,能够生存的自主品牌一定是那些拥有完整的研发体系、拥有核心技术的汽车企业。在模块化的研发平台的支撑下,着力打造明星车型,去占领原本属于合资品牌的市场。也唯有这样,自主品牌才能生存下去。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