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5版:中国国资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5版            中国国资报道
 

2013年11月1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改革路上
国企须有更强危机意识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孟书强

新改革路上国企须有更强危机意识

十八届三中全会已落下帷幕,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正式开启。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论断,也成为下一步深化改革过程中的代表性创新之处。

事实上,这一理论创新自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履新以来,就在不断探索和深入实践之中。从答记者问到视察地方,中央领导屡屡提及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一系列针对政府和市场关系、国资和民资关系革新的举措正在全面铺开。新一轮国资和民资改革的路径亦正在变得渐趋清晰和明确。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强调推动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的同时,中央政府对放开放活市场,取消民资准入限制上的力度前所未有。

10月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降低创业成本,激发社会活力。引人关注的是,会议明确将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取消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3万元的限制。

更早前,李克强总理亲自听取了全国工商联独立进行评估的民间投资政策落实情况报告,并要求国家发改委督促有关部门对照自查,并与第三方评估参照找出差距,逐项解决。据报道,各部委目前已就全国工商联的评估结果,针对相应的行业开始制定支持民间投资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其中,包括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等六大行业的“高含金量”项目将向民资开放。

本次三中全会,民资再次捧回政策“红包”。《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特别提及,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

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民资的发展与繁荣,或许涉及的并非仅仅是民资。这背后可能隐性地显示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推动国企改革的一种新的逻辑与路径,即一边从内部推动国企改革,一边从外部促进民资发展,并以民资发展的外力倒逼国企内部改革,最终建成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形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

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国企改革的话题一直未曾停止,国企改革的步伐也一直未有停滞。但目前来看,国企改革的力度和深度仍有诸多让人不满之处。推动新一轮国企改革势在必行。应该说,过去这些年搞国企改革,从理论上确立了国企和民企平等的市场地位,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国企与民企在市场准入、发展机会上的不平等处境并未根本扭转。部分国有企业仍然存在资源垄断和行政垄断,在这些行业和领域民资几无进入机会,这也让一些国有企业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不断减弱。

另一方面,毋庸讳言,作为国之大企,在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和积累之后,个别国有企业已经形成某种程度上的利益集团,对制度和政策的制定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作为既得利益者,从内部推动这些国企改革的阻力和难度空前。也正因为如此,不少意在推动市场公平的改革措施执行效果难尽人意。

由此可知,如果仅仅从内部强行推进国企改革,其阻力可想而知,其效果恐怕也仍然会难尽人意,其代价应该也不菲。既然如此,这就还需要另一种力量的强大,逼迫这些国有企业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进而倒逼这些国企进一步深化改革。

目前来看,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国企改革逻辑与路径正在日渐明显。一方面,中央通过“顶层设计”,自上而下推动国企改革;另一方面通过从外部推动,倒逼国有企业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比如之前商务部、发改委等八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茧丝绸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其中特别提及鼓励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政策允许的茧丝绸产业领域。这除了是要促进民资发展之外,也很难说其中没有倒逼国企改革的意味。

虽然国企和民企的竞争不是零和游戏,但如果一方懈怠不前,那就肯定难以携手共进。所以,在民企获得空前发展机会之时,国企更应当增强危机意识,应该切切实实地从中感受到压力,早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做准备了。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