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8版: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8版            专题
 

2013年11月1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阳光总在风雨后航空工业档案工作五年纪实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吴斌斌

阳光总在风雨后航空工业档案工作五年纪实

航空工业档案馆馆长计红胜

荣誉 五年来航空工业档案馆用各种荣誉证明了自己奋斗的里程: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荣获国资委“2011年度中央企业档案工作先进集体”,计红胜馆长荣获国资委“2011年度中央企业档案工作先进个人”。2012年,计红胜还被评为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集团公司2012年度优秀领导干部等。档案馆党支部2011年被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党组授予百个“先进基层党组织”之一的荣誉称号,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连续四年被中航工业经济院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

2013年11月6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迎来了重组成立五周年。这是一段具有历史意义的五年,五年来中航工业破茧而出茁壮成长,正在稳健地迈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

作为中航工业首家公开竞聘一把手的成员单位———航空工业档案馆自2008年也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在中航工业“两融、三新、五化、万亿”和中航工业经济院“打造航空工业信息港,铸就中航工业软实力”战略引领下,经历了五年的蜕变和发展,实现了蝶变和跨越。

发展力 探索档案开发利用,让历史流动起来

近年来,航空工业档案馆提出了改变过去“关起门来搞档案”到目前的“开开门来搞服务”,将档案工作推到了台前幕后。航空工业档案工作涉及全行业、所有的航空企业,更联系着社会相关的行业。其职能和定位的制定,不仅关乎档案馆自身更涉及了全行业。中航工业副总经理吴献东多次召集总部有关部门专题研究档案工作问题,并形成了《关于中航工业档案工作有关问题的意见》。在集团公司领导和总部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下,《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档案工作“十二五”发展规划》作为集团公司首个“十二五”业务发展规划正式印发全行业。目前,已经提前着手研究制定《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档案工作“十三五”发展规划》。2013年,集团公司印发《关于进一步明确档案工作职责分工》的文件,进一步明确了集团公司综合管理部和航空工业档案馆的职责分工,体现了综合管理部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重视。

重点型号(重大项目)档案管理涉及航空工业最本质的内容,连接着科研成果的最前端。为了更好地开展重点型号(重大项目)档案工作,航空工业档案馆成立了重大项目处,于2010年5月组织召开了中航工业首次重大项目档案工作会议;组建了若干重大项目档案工作协调组,积极开展重大项目协调组工作;组织召开项目档案工作协调组会议,全面介入部分重点型号(重大项目)档案工作。在时下热门的歼15舰载机等的研制中,启动项目档案工作,召开项目档案工作动员会,总结交流工程研制档案工作经验,并对工程档案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今年6月21日,航空工业档案馆与中航通飞珠海研究院、中航通飞华南公司签订了蛟龙600项目档案管理服务合同,在为重点型号(重大项目)提供档案服务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档案开发利用和科研工作取得新成效。档案其实也是资产,如何让其流动起来为行业所用,是一项很重要的课题。档案馆长期致力于将“历史转化为现实”,让档案发挥其更大的作用。“十一五”期间,全行业各级档案馆共接待档案利用者156万人次,提供档案资料350万卷(件),直接或间接产生利用效益26810万元。航空工业档案馆紧紧围绕科研生产中心工作,组织开展了档案编研工作。

在打造核心任务的同时,档案馆眼睛向外,积极沟通,在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开始崭露头角。凭借着自身实力,航空工业档案馆被国防科工局授予国防军工系统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验收资质,韩春霞等14名同志被聘为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验收高级评审员,王宏所等64名同志被聘为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集团公司级评审员。截至2013年10月底,航空工业档案馆十年累计组织完成了1059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验收任务。还完成了南航、北航、西工大等高校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验收任务。

创新力 开创合作模式,将要素资源有效变革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指出:“创新的行动就是赋予资源以创造财富的新能力。凡是能改变已有资源的财富创新潜力的行为,就是创新。”企业创新力的差异性最终表现为获得的竞争优势。在航空工业档案馆五年的发展历程中,创新力是一项鲜明的标志,不论是其本身管理体系的创新,还是与各个行业板块的联合模式,还是在行业自身建设上,都在竭尽全力运用各种手段,让档案工作更现代、更科学、更完美。

根据集团公司《关于中航工业档案工作有关问题的意见》精神,中航工业档案工作坚持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建立分工明确、责任清楚、科学统一、运转协调的档案工作管理体系,实行集团公司-直属单位-成员单位的三级档案工作管理体制。航空工业档案馆成立了专门机构分别开展集团公司总部、直属单位档案工作。

航空工业档案馆加强总部档案收集管理,做好归档文件(纸质和电子文件)的整理和加工处理,完善档案数据库资源建设,积极主动为集团公司领导和总部各部门做好档案资源利用服务工作。按照国务院国资委下发的《中央企业档案工作评价办法》,在集团公司总部及航空工业档案馆,全面启动档案评价工作,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形成档案工作评价报告,上报并迎接国务院国资委检查。在2011年中央企业档案工作评价中,国资委通报表彰了16家中央企业档案工作先进集体和31名中央企业档案工作先进个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荣获“2011年度中央企业档案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航空工业档案馆还积极创新合作模式,主动介入,拓展为直属单位提供档案工作专业服务,截止2012年底,航空工业档案馆已与14家直属单位本部或产业园签订了档案服务协议,其中包括中航飞机发动机公司上海产业园、中航通飞珠海产业园、中航直升机天津产业园等,航空工业档案馆认真落实合作协议相关条款,全力以赴为已签约直属单位提供档案专业服务。以中航工业飞机公司、投资公司为直属单位档案信息化试点,完成档案管理系统平台搭建、数据库建立等。

在2010年12月,航空工业档案馆与中航科工、中航工业航电、通飞、基础院、经济院5家单位签订了档案工作框架协议。中航工业副总经理吴献东对此表示高度认可,并认为航空工业档案馆开展直属单位档案管理服务是实施专业化服务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构建集团总部、直属单位、成员单位三级构架下档案管理新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他希望航空工业档案馆认真履行协议规定,加强与签约单位的协调沟通,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直属单位档案信息的需求;也希望签约单位能够扎实推进合作,充分利用好航空工业档案馆的专业服务,把档案工作做实做好。

在航空工业档案馆,人们可以感受到其中一个鲜明的变化就是人才队伍的年轻化和高素质。这是近年来通过社会公开招聘、竞聘上岗等方式不断成长的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档案馆将“选准人,用好人”放在突出位置,坚持“凭德才用干部,以实绩论英雄”的原则,既“相马”,又“赛马”,强调“业绩优先、五湖四海、群众公认”,不断探索人才培养与干部选拔的新机制。档案馆逐步建立起了一套选人用人的标准、制度和办法,确保了档案馆选人用人工作按照正确的轨道前进;加大分配制度改革,拉开分配档次,采用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相结合的形式,通过月、季、年度考核予以兑现,设立馆长特别奖,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予以奖励,给想干事的人以舞台,能干事的人以空间,干成事的人以奖赏。

航空工业档案馆扩大选人用人视野,本着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录用等原则,从北京地区引进20名管理、档案、信息、财务方面的人才,其中有7名硕士生,他们基本上都是京区各成员单位档案工作业务骨干。加快选人用人改革,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对7位处长进行调整,择优聘任,使其平均年龄降低了10多岁,顺利实现了中层干部的新老交替,为档案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档案馆给老同志提供舞台,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2009年档案馆聘用了3名老同志任馆长助理,协助馆长分管行业档案业务指导、《航空档案》杂志管理以及档案馆内部管理等工作。

文化力 强调以人为本,促进文化落地

档案馆在员工中积极推动各种文化建设活动,让员工不断成长,也收获企业发展的福利,沐浴到企业发展的春风,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让文化落地。

“书香档案馆,知识伴我行”读书活动在档案馆目前已经深入人心。档案馆职工代表推荐了哲理类、文学类、书画类等书籍,讲述了推荐理由和读书心里,并真正坐下来交流,感受书香魅力。档案馆坚持不懈开展“上好一堂文化课”活动,先后邀请集团公司特级专务曾良才讲述“集团战略与文化”专题;邀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中航工业红林党委书记王剑传授党建工作经验;邀请中央企业文化示范单位西航公司副总工程师郭勇讲授《文化与执行力》,对标先进企业的经验,上好一堂文化课,提升了每位员工的文化素养。

档案馆还积极开展学习和交流活动,让员工们走出去,联系实际提升自身文化价值:开展“三学习”活动,向全国先进-重钢档案馆学习,向军队先进-解放军档案馆学习,向基层先进-沈飞档案馆学习。2011年档案馆开展“三交流”活动,与航天档案馆、山东省档案馆、总装备部档案馆双向交流,2012、2013年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2012年开展了“三借鉴”活动,即向国家电网档案馆借鉴、向二炮档案馆借鉴以及向中航工业雷电院档案馆借鉴活动,2013年开展了与中航工业成都所、海军档案馆、空军档案馆的“三结交”活动。

档案馆通过建立职工之家,制作行业管理、党建文化展览等方式,加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档案馆通过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的方式,积极推动文化落地:其中包括为在职职工多次制作工作服,为全体职工涨工资;举办健康养生讲座;为准爸爸准妈妈赠送育儿书籍;为职工购买读书卡、生日卡、电影卡、便民卡;开展帮扶救助活动;组织乒乓球赛、羽毛球比赛、郊外采摘、拓展运动和春节联谊活动;开展夏季送清凉、冬季送温暖活动;举办庆国庆、迎中秋老干部系列活动,为退休人员举办欢送仪式,努力营造“以人为本”和“风清气正、和谐阳光”的氛围。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