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要实现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的目标,需要社会方方面面共同的努力,但成败的关键在企业。
央企治污各出各招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万斯琴
央企治污各出各招
伴随着冬天来临的除了冷空气,还有灰蒙蒙的雾霾天。对此,环保部出台《关于做好2013年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冬季期间要扎实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在采访中,众多专家学者表示,中国要实现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的目标,需要社会方方面面共同的努力,但成败的关键在企业。而中央企业在国家节能减排工作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
专家进入国资委节能减排阵容
日前发布的《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3)》显示,今年以来全国平均雾霾天数为29.9天,较常年同期多10.3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环保部部长周生贤要求加快推进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推进集中供热、加强监测等措施。
李克强1月15日在出席会议时首次谈及空气污染治理问题。9月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再次表示,中国政府要坚定走绿色发展道路的理念,“我们决定要打一场攻坚战。”9月,国务院印发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对治理雾霾污染出台一系列严格措施,做出全面部署。
9月23日,国家能源局更是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和大唐集团4家能源企业签订了首批《首都大气污染防治重大能源保障项目任务书》,共涉及23个项目。这是继北京等6省区市大气治污“地方责任状”出炉之后,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开始在企业层面“落地”。
中国石化相关人士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石化一直在通过油品升级来达到防治大气污染工作。按照国家统一要求,2014年1月1日起国内将全面执行国Ⅳ汽油标准。下一步,中国石化还计划于2015年起供应符合国Ⅳ标准的车用柴油。”
近年来,水泥行业陷入产能过剩、恶性竞争的尴尬局面。中国建材集团带头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推进节能减排。为提升产品价值,中国建材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选用高效环保的装备制造产品。通过技术改造,实现了生产线综合利用煤矸石、污泥、城市垃圾等可燃废物替代煤炭等化石能源。
央企节能减排工作直接关系到全国节能减排目标是否能如期实现。对此,国务院国资委宣布成立中央企业节能减排专家库,并为首批入选的69位专家颁发聘书。近日,中节能六合天融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授牌,以鼓励企业积极发挥院士专家的技术引领作用。
环保产业一大劣势是创新不足
“对国民经济有重要作用的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将成为现阶段与‘雾霾’斗争的重要战场。如何能够形成一个公平有效的政策法规环境,让环保绩效好的企业获得更好的利润,让污染的企业面对巨大的污染成本而进行快速整改或者被彻底淘汰,将成为制胜关键。”11月14日,中国清洁空气联盟秘书处主任解洪兴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说,“面对水泥、钢铁、平板玻璃等产能过剩的高污染高耗能行业,必须要有勇气和决心来彻底淘汰掉落后产能。中国空气质量真正改善的前提须是产业结构以及能源结构发生改变,这也是发达国家发展历程验证过的。”
对于中国的现状,解洪兴说,“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环保产业一大劣势还是创新不足。这一点,美国有一个经验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就是‘最佳可行控制技术’(BACT)机制。它要求企业控制污染需要采取当时可行的最佳控制技术,使得一些规模小的企业能够通过这样的机制有效应用推广他们的创新技术,从而更好地激励环保产业的发展。”
“从实际来看,由于大部分环保设备由排污企业自身运营,而运营人员的不专业,技术水平落后,实际运行经验少,造成了环保设备很难长期良好运行。”中节能六合天融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彤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说出了诸多的行业困境。
朱彤说,“要想打破瓶颈,必须培育骨干龙头企业,逐步提高环保产业的集中度,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既能提升管理效益、促进技术研发,还能降低治理成本。”
对于中国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还需要循序渐进。解洪兴建议,应从长期规划来看待治理工作,而且尤其政府要在关注发展的同时真正关注环保,投入足够的资金和人员构架好完整的政策制定、排污监督、污染源管理以及执法的体系。
此外,解洪兴还说,“国家对于治理雾霾的决心利好于环保产业,可以肯定的是,这个领域,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国家已经制定目标要在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实现4.5万亿元的产值,这些都表明节能环保产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和潜力。”2013年1—6月,在节能环保领域,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分别高达31.8%和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