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3版:商业管理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3版            商业管理
 

2013年11月12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智库

来源:中国企业报  

智库

中商国际管理研究院执行院长杨思卓 能量决定领导力

在一个组织里,领导者的能量低于被领导者能量的总和,就会产生涣散;等于被领导者能量的总和,就会产生抵制;而当公式变成“略高于”,就会产生嫉妒;“甚高于”则会产生敬佩;领导者的能量到了被领导者能量无法企及的地步,才会形成追随。每个人都会倾向于放大自己的能量。本来自己是十万级能量的人,他会认为自己有百万级的能量。这也是为什么有些领导者根本管不住下属,因为被领导者并不觉得自己与领导者有多大的差距,甚至他们还会想:“你凭什么领导我,我还想领导你呢!”所以,领导者必须要不停地超越,不断地拉开自己与下属之间的距离。如果只是超越下属一点点,领导者得到的一定不会是服从,而是嫉妒。企业管理专家王荣增 执行力等于意愿乘以技能

管理者应该懂得在“尊重”和“激励”上下功夫,了解员工的需求,然后满足他,员工无非三个需要:一、收入;二、成长;三、工作氛围。企业只有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才能激起员工对企业和工作的认同,激发起他们的自律意识、自觉性、自愿性,实现公司的轻松管理。最有效的管理不是强制性的,而是激发员工个人在内的自律意识,促进被管理者的自我管理。员工的自我管理增强了就可以大大提高管理的效率。如果处处从员工利益出发,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给他们提供发展自己的机会,给他们以尊重,营造愉快的工作氛围。做到了这些,员工自然就和公司融为一体了,也就达到了员工自我管理的目的,提升员工的责任心、做好事的意愿。品牌战略与营销广告专家翁向东 差异化定位没有你想象那么难

谁都知道差异化是营销和品牌的灵魂,没有差异化的营销一般都是失败的营销。但绝大多数中国企业都在搞同质化竞争,甚至很多企业说由于自己没有领先技术,所以也无法差异化。其实,营销卖的不是实体价值,而是感知价值,只要能让消费者对产品和品牌的感知价值产生变化,就实现了差异化。THINKPAD手提电脑黑金刚的造型、红点点是一个独特的符号,是品牌的基因,提升了消费者对品牌的情感认同,其实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差异化。即连外观和符号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差异化,可见很多企业觉得找不到品牌的差异化,是因为我们没有开窍,没有扩展差异化的丰维度。企业管理者蒋锡培 传统产业要与现代互联网相结合

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是互相关联的,传统产业在互联网的支撑下,才会有更迅猛的发展和未来;传统产业如果还是延续老路,将很难生存和发展。传统企业被新的公司替代有很多的原因:首先是新公司制度更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第二是新公司制度更容易被80、90后年轻人接受和适应,第三是新公司更容易应用新的技术,商业模式也更优秀。另外,还有管理相对传统企业更加到位等,所有这些因素都支持新公司更容易创新。企业战略专家宋新宇 抓住“汇报”的机会

“布置工作”是上级让下级了解他的想法的机会,“汇报工作”则是下级让上级了解情况和了解自己的机会。作为管理者,如果我们学会了“正确汇报”,那么我们就找到了在企业里生存的法宝。在创业之前我做过十年左右的底层、中层和高层经理,我相信“汇报”是我们作为下级管理者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机会,是得到我们想要资源的机会,也是我们学习成长最好的机会。相信很多“过来人”都能印证我的这句话:如果我们掌握了“正确汇报”的做法,汇报会给我们个人带来一次次晋升的机会。但如果我们不会汇报工作,我们可能就是企业里最容易被误解和委屈的人。财经书评人邱恒明 偶然性是商业社会之神奇

1998年9月,谷歌正式成立。发展过程中,谷歌小子又动过出售公司的念头,曾想作价10亿美元卖给微软公司,又一次交易不成。当时比尔·盖茨有些恼怒地回应:这两个小子是不是想赚钱想发疯了!谁也没想到,谷歌此后的发展是:市值很快突破1000亿美元、2000亿美元……远远地把微软甩在了身后。商业巨头们起步之初,绝大多数都没想过能改变历史。上世纪60年代最知名的科技创业家、传奇华裔企业家王安回忆说:“我们在20世纪40年代末研究计算机时,都拥有那个时代所赋予的使命感和创造力,但我认为,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其实自己正在创造历史。”偶然性是商业社会之神奇,宇宙之神奇。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项保华 多方博弈易陷困局

索罗斯认为,正因为参与者和事件互相影响,才形成了个人偏好及经济泡沫的自我强化机制,导致了整个经济体系的内在波动性。当决策问题涉及多方互动时,决策者需要对其他相关决策者的意图与行为进行正确的预测,有时做到这一点非常不容易:决策者有时以为自己是超人,而其他各方相对低能,结果就会在无意中导致盲目冒进;人际互动可能引发即时的情绪反应,并导致令人事后追悔的决策;等等。当涉及多方博弈时,人们易陷困局。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