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5版:改革推动力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5版            改革推动力
 

2013年11月12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举债”融资升温地方债持续“走钢丝”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王莹

“举债”融资升温地方债持续“走钢丝”

CNS供图

第二轮大规模地方债审计结果有望11月底公开。然而,在审计署尚未公布地方债官方数据前,作为地方政府融资渠道之一的城投债却进入了发行高峰,10月城投供给出现井喷。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0月份,企业债发行金额合计655.80亿元,较9月份环比大增1.2倍,创下了今年4月份以来新高。

而近期,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明确参与棚户区改造项目的企业,均可申请发行并使用不超过项目总投资70%的企业债券和资金,鼓励有条件的市、县政府对棚户区改造项目给予债券贴息。

这更在一定程度上点燃了地方发债的热情。

目前中国的地方债到底有多少?这个问题至今仍众说纷纭,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绝对是一个不小的量级,而这一切,也必然意味着偿债压力的巨大。

地方债务总额或超过20万亿元

近日,一份来自清华大学的学术报告《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称,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总额目前应在19.41万亿元左右。对各种融资成本的保守估算,每年需要的利息开支接近1万亿元。

“这里的总口径包括财政部代地方政府发的、地方融资平台贷、城投债和近期才试点的地方政府自行发债。”业内人士向《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而地方政府通过各类“特殊目的机构(SPV)”进行融资,是否存在隐性债务、隐性债务有多少,答案仍不明晰。

而根据渣打银行的估算,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可达21.9—24.4万亿元。

由于2009年下半年地方政府密集发行的3年期以及5年期债务在今年以及未来两年陆续开始偿债,地方政府面临偿债压力。

地方债的偿债方式多以投资回报、卖地、减持国有股、财政买单等方式,但财政收入正处于漫长的低速增长期,偿债压力不言而喻。

此外,有些项目由于收益有限,也会造成偿债压力巨大。例如,前述棚户区改造项目中,城投债发行规模多在10亿元左右,利率6%—7%左右,而据知情人士透露,如果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通过发行城投债来进行棚户区改造,后期只是进行保障性住房建设,利润率只有3%到5%。利润率过低,必然造成隐含的偿债风险加大。

地方政府资金缺口加大靠“举债”融资

业内人士表示,近期城投债的显著回暖,主要借助国家城镇化以及鼓励企业债券融资支持棚户区改造的政策东风。而城投债再创新高出现井喷,反映了当前地方发债热情依旧旺盛。

“地方政府之所以要发债,归根结底就是钱不够花。”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赵锡军称,地方政府缺钱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一些欠发达地区没有稳定的财政来源,要发展就得开支,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不能完全弥补资金缺口。

更有专家指出,在我们现有的财税体制下,地方政府也有不得不借债的苦衷。

以四川省为例,今明两年四川将计划实施4.26万亿元的重大项目投资。其中依赖政府投入的重大基础设施以及民生工程、社会事业设施项目,总投资就达到1.8万亿元。数据显示,去年四川省GDP为2.1万亿元,换言之,如果四川不发债融资,根本无法满足资金需求。

财税体制改革最为关键

据了解,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中央与地方之间较为规范的财政收入分配机制建立起来,但是中央决策地方执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形成了“上面点菜下面埋单”的局面。

即使后来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对地方财政进行了一定返还,但无法保证地方财政可持续、良性运转,地方政府只能不断依靠举债来完成经济发展目标,从而造成了地方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

“解决地方债还要靠财税体制的改革。地方债风险与分税制存在密切关系,因此改革财税制度的确是解决地方债问题的必由路径。”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指出,进行财税体制改革,适当扩充政府的财权,将有利于缓解地方财力有限,偿债能力弱的问题。此外,通过资产证券化,把地方债变成权益类资产,盘活存量,有助于避免流动性危机的问题。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