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6版: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6版            评论
 

2013年11月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化解产能过剩,归根结底还是要回归市场对资源配置的本质作用,建立起以市场为主导的化解产能过剩矛盾长效机制。凡是市场和企业能决定的还是交给市场和企业来运作。

抓住压产能重拳下的转型良机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曾永青

抓住压产能重拳下的转型良机

中国化解产能过剩再出重拳。10月15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列出了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五大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并确定了当前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8项主要任务。国家连出重拳,传递出的两个明确信号:一是力压,二是引导。即今后压缩过剩产能的力度会越来越重,同时对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的引导政策也会越来越清晰。

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中的常态性问题,适度过剩是有利于充分竞争的,但如果严重过剩,不但影响企业的效益,还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目前业界的共识是如果产能利用率小于75%就属于严重过剩。据统计,2012年底,中国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产能利用率分别仅为72%、73.7%、71.9%、73.1%和75%,明显低于国际通常水平。以钢铁行业为例,中国粗钢年产能已达到10亿吨,但2012年总产量只有7.2亿吨,利润率只有可怜的0.04%。山西一家民营钢厂负责人曾感叹目前一吨钢的利润买不起一瓶饮料。

产能过剩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中国打造“经济升级版”必须应对的重大考验。产能过剩危害不可小觑,当下很多企业盈利状况不佳、财政收入下降、金融风险积累,都与产能过剩密切相关,如果任其发展,很可能形成恶性循环,并将中国带入“铁锈时代”。

经济下行期,市场对企业的约束不断增强,优胜劣汰作用逐步显现。这种市场“倒逼”的力量,虽然使很多企业备感压力甚至陷入困境,但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契机,而更重要的是本届政府对经济增速的下滑保持了前所未有的“容忍”态度。

有了市场“倒逼”的推动力,有了政府对经济减速的承受力,是否能取得转型升级的实际成果,就要看调控政策与市场机制两只有形与无形之手如何有机结合运用,同时更要看企业自身在战略转型和结构调整上采取的实实在在的行动。

产能过剩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市场配置资源机制没有发挥作用的原因,也有产业政策执行不坚决的问题,既有一些地方政府过分追求GDP的因素,也有企业还没有完全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的症结。但从根源上说,中国的产能过剩,主要还是因为政府职能错位引发重复投资所造成的。在GDP和税收的驱动下,很多地方政府采取偷梁换柱的方式帮助企业巧立名目上项目,或是通过土地、税收、优惠电价等维持或延缓“落后产能”淘汰,由此进一步加剧了产能过剩。与以往压缩产能过剩政策相比,对此《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抑制政府投资冲动,“把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工作列为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将遏制重复建设、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工作列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指标体系”。

这次《指导意见》还有一个亮点就是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与调结构、转方式结合起来,在加大压力的同时,也给出了相应的引导和激励政策。这一政策出台无疑将加快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整合,并为相关龙头企业带来重大商机。比如推广钢结构在建设领域的应用,提高公共建筑和政府投资建设领域钢结构使用比例,在地震等自然灾害高发地区推广轻钢结构集成房屋等抗震型建筑。其他措施还包括推动建材下乡,稳步扩大钢材、水泥、铝型材、平板玻璃等市场需求,优化航运运力结构,加快淘汰更新老旧运输船舶等等。

化解产能过剩,归根结底还是要回归市场对资源配置的本质作用,建立起以市场为主导的化解产能过剩矛盾长效机制。凡是市场和企业能决定的还是交给市场和企业来运作。对此,《指导意见》提出5年目标其中一项就是初步建立长效机制: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得到完善,企业市场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基本建立起过剩行业产能预警体系和监督机制,还要在资源要素价格、财税体制、责任追究制度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重要进展。而依现实情况来看,通过并购有效整合企业资源,把企业资源集中于最有竞争力的业务,加快从价值链的低端逐步走向中高端,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生产效率,不仅是度过困难时期的必要选择,也是提高竞争力的战略举措。

“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必然带来阵痛,有的行业甚至会伤筋动骨。”《指导意见》发出了预警。但对企业来讲,这已是躲避不了的现实。面对政策的刚性约束,作为行业龙头企业,是逆周期进行规模扩张,通过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通过技术升级提高产品档次,做出差异化,还是削减产能维持企业的稳定和安全?考验着每位企业领导人的智慧和胆识。而对已经陷入困境的中小企业来讲,与其坐困愁城,不如主动突围。要充分利用“关闭小企业补助资金”、“淘汰落后产能中央财政奖励资金”等相关财政支持政策,按照国家重点鼓励发展产业指导目录,主动调整产业布局、产品结构和发展方向。俗话说得好,后退一步,海阔天空。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