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天然重返中国市场或至明年三月
肉毒杆菌事件调查结果出炉:只整改不赔偿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张博
肉毒杆菌事件调查结果出炉:只整改不赔偿恒天然重返中国市场或至明年三月
一场波及全球的食品安全风暴,却以虚惊一场结束。自8月8日开始,历时2个多月的恒天然启动肉毒杆菌事件独立调查终于水落石出。调查结果显示,“食用了相关批次浓缩乳清蛋白食品的消费者,从来不曾面临任何肉毒杆菌风险”。而市场种种迹象表明,遭遇恒天然事件重创的新西兰奶粉正在计划“逆袭”中国市场。
33条整改建议
客户赔偿内容只字未提
恒天然公布的独立调查报告指出,在此次浓缩乳清蛋白事件中,恒天然方面共犯了“恒天然没有在浓缩乳清蛋白产品的生产中做任何梭菌属微生物检测,尽管按照与至少一位重要客户的合同,恒天然接受对使用浓缩乳清蛋白制作下游产品提供梭菌属微生物检测”等10个主要错误。
报告还指出,浓缩乳清蛋白事件公布后的最初几天,恒天然似乎并没有明确指出召回仅仅是预防性的,它也未向大家道歉。对涉险产品数量预估的不断调整也影响了恒天然在政府官员心中的可信度。
对此,恒天然公司表示,对董事会独立调查报告表示欢迎。恒天然首席执行官西奥史必根思表示,这次事件是一次艰难的经历,虽然后来证明是虚惊一场,但依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教训。恒天然集团战略总裁马丽雷兰德强调:“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建立一套乳品安全和质量的全球新标准,从而加强新西兰本国人民对我们的信任,同时也继续巩固我们与客户的关系,并在关键市场中建立良好声誉。”
虽然已意识到与利益者关系的培养,但对于客户赔偿问题仍没有明确提出。报告还指出,从回顾的眼光来看,食用了含相关批次浓缩乳清蛋白食品的消费者从来不曾面临任何肉毒杆菌风险。换言之,报告认为消费者并没有因肉毒杆菌事件而受到损失。
新西兰乳企期待逆袭
虽然10月中旬日本明治奶粉宣布暂时撤出中国市场,但洋奶粉对中国市场的热情并没有减退,尤其是上半年饱受食品安全事件困扰的新西兰乳企。记者了解到,多家该国企业均制订了对中国这一全球增长最快的奶粉市场加大投资的计划。新西兰贸易发展局大中华区总裁麦肯齐表示,虽然难以预计中国消费者何时才彻底恢复信心,但两国贸易额仍会持续增长。
据了解,声称下属会员在事发时每周损失达200万新西兰元(折合人民币1008万元)的新西兰婴儿配方奶粉出口协会连月来已经组团到中国访问,希望重建形象。
按照该局提供的最新数据,中国在今年初首次超越澳大利亚,成为新西兰最大的贸易伙伴。当中,乳制品是新西兰对华最大的出口产品。2012年,该国对中国出口乳制品达到26亿新西兰元(折合人民币131亿元),占中国进口乳制品数量的65%。
麦肯齐说,截至7月的数据显示,中国在新西兰的贸易量增长快于任何国家和地区,这是因为两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他预计两国贸易额在恒天然事件后还会持续增长。
记者了解到,新西兰奶粉商均在酝酿“逆袭”。对达能来说,最近这家法国食品巨头也在中国为源于新西兰的可瑞康奶粉(Karicare)大举造势,它的广告近日铺天盖地地出现在各大城市的电梯里。在恒天然事件中,该品牌在新西兰召回了6.7万罐奶粉。
禁令何日解除成疑
今年8月初,中国质检总局宣布禁止进口恒天然生产的乳清蛋白以及以恒天然乳清蛋白粉为原料的澳大利亚生产的乳清粉、基粉,并且被无限期叫停,直到事件影响确认或者问题解决。
恒天然方面当时表示,将在产品去向、召回进展等问题明朗后,与中国政府部门沟通。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虽然恒天然已经完成了运营调查和董事会独立调查,但是相关禁令还未解除。
乳业分析师宋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恒天然原料的进口恢复可能还要等到新西兰政府相关报告的出具,估计进口管制要持续到明年3、4月份。实际上,假如恒天然相关原料在明年3月份解禁,那么意味着恒天然乳清蛋白等原料将有8个月的时间不能进口。
“虽然进口管制时间比较长,但是总体上应该不会对国内市场产生很大的影响。”宋亮告诉记者,一方面,企业可能选择从其他国家进口,更改原料供应商;另一方面总体来讲乳清蛋白的用量相对较小。
达能婴幼儿事业部全球总裁Fe-lixMartin此前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达能已经调整了原料供应体系,从其他地区购买乳清蛋白粉到澳大利亚生产基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