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35版:中国食品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35版            中国食品报道
 

2013年10月2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鸡蛋期货“破壳”

首个畜牧类期货呼之欲出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闻笛

首个畜牧类期货呼之欲出鸡蛋期货“破壳”

记者近日获悉,大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大商所”)鸡蛋期货有望在11月18日上市。业内人士表示,鸡蛋期货获批开创了中国农产品期货的新领域,使得我国畜牧期货产品的开发迈出实质性步伐。中国证监会在9月27日发布公告,称批准大连商品交易所鸡蛋期货上市。之后一日,大商所也对此消息进行了通告。

禽流感搅局延误上市

2013年3月18日,大商所便发布了鸡蛋期货合约草案,并对此公开征求鸡蛋期货合约及有关规则的意见,4月中旬进行了网上系统模拟测试。到目前为止,鸡蛋期货在合约的设计和规则制定、交易结算和交割制度、保证金、涨跌停板和持仓限额等风控措施方面均已准备就绪。而业内人士认为,若今年没有H7N9禽流感疫情“搅局”,鸡蛋期货早应该上市了。根据大商所其它品种的上市速度,进入互联网模拟测试便意味着离正式上市不远,但鸡蛋期货测试至今过了5个多月才拿到批复,显然有所滞后。一位期货经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因为禽流感波及了整个鸡蛋市场,期现价格可能出现背离,引发大量投机现象,不利于新品种问世,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上市需要更多考量的因素。炎夏之后,禽流感在国内基本绝迹,鸡蛋期货也就重新被推上议事日程。

据了解,鸡蛋期货的交易品种为鲜鸡蛋,交易单位为每手5吨,最小变动价位为每500千克1元人民币,合约涨跌停板幅度为上一交易日结算价的4%,最低交易保证金为合约价值的5%,合约交易月份不含7、8月两个最热月份,最后交易日和交割日分别为合约月份第10个交易日和最后交易日后第2个交易日,交割方式为实物交割。鸡蛋期货采用的是小合约,做一手合约仅需不到5000元。而我国蛋鸡产业多以小农化经营,饲养50万只以上的蛋鸡企业仅有20多家,规模化水平极低。这就意味着众多资金不充裕的中小型蛋鸡企业也可以在鸡蛋期货上市之后进行交投,对于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也将有所裨益。

相关农牧企业将受益

分析指出,鸡蛋期货推出后,有望给相关企业带来利好。上市公司中罗牛山、雏鹰农牧两家公司涉足鸡蛋养殖生产;民和股份、圣农发展、益生股份则为鸡禽养殖生产,或也有望间接受益。受该消息影响,与其相关的畜牧业股票在国庆节假期后的首次开盘后即全线上涨。截至8日收盘,民和股份涨停,圣农发展涨3.51%,雏鹰农牧涨3.05%,华英农业涨1.10%;9日,上述四家上市企业股价继续微涨,截至收盘,民和股份涨1.158%,圣农发展涨0.896%,雏鹰农牧涨1.02%,华英农业涨4.67%。

分析认为,推出鸡蛋期货、给相关企业提供具有预期性的价格,并能通过一定的途径规避价格风险,利于降低生产经营的盲目性、平抑行业周期性波动带来的巨大冲击,同时也利于经营者充分利用期货避险功能直接转移风险,从而利于提高农民收入,并吸引大资金投入该行业,对产业机构进行优化,提高整个行业的抗风险能力。

市场人士认为,鸡蛋期货的推出,无论对相关产业还是对我国期货市场,都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

首先,鸡蛋是典型的“三农”产品,鸡蛋期货的上市对服务“三农”作用明显。上市鸡蛋期货有助于推广鸡蛋行业标准,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对于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等都有积极作用。其次,鸡蛋期货与大商所现有品种相关性强,已开展期货交易的玉米和豆粕是鸡饲料的主要生产原料。鸡蛋期货将与现有品种形成套利体系,其上市有利于健全已有品种序列。最后,鸡蛋期货合约的设计将为畜牧期货品种的开发探索经验,为生猪、肉鸡、牛奶等期货品种的设计提供借鉴,将极大提升我国期货市场在畜牧产品开发和管理领域的专业水平。

●相关 我国鸡蛋市场规模全球第一

鸡蛋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产品,产量约占我国禽蛋总产量的84%,人均年消费量约18公斤。2012年我国鸡蛋总产量约为2430万吨,约占全球总产量的36.5%,近5年的平均市场规模约1856亿元,已连续28年保持全球第一位。

然而,近年来,鸡蛋行业价格波动以及原材料、人工成本的波动,导致鸡蛋品种价格波动非常频繁,价格一会儿高得离谱,一会儿亏得血本无归,养鸡业备受煎熬。据中国畜牧业协会数据,2010年全国鸡蛋平均价格比2000年上涨64.5%,年均上涨5.51%,价格波动存在很明显的特点,基本呈现2—3年上涨、1年调整的周期性波动。2011年,我国鸡蛋平均价格创出11.03元/千克的历史新高,大量饲养户盲目扩张产能,导致2012年鸡蛋产量供过于求,鸡蛋价格快速回落,一度跌破了3:1的传统蛋料比成本价,部分中小饲养户损失惨重。“鸡蛋价格受诸多因素影响,如鸡雏价格、饲料价格、疾病、其他替代品价格、季节因素、天气因素等。”前述分析师告诉记者,许多饲养企业(户)不考虑自身条件和全国市场行情,在价格上涨阶段盲目扩大饲养规模,结果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然后价格下跌,企业生产陷入亏损困境。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