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35版:中国食品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35版            中国食品报道
 

2013年10月2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类企业成整合重点中小奶企上演生死时速

小众口味的奶粉企业,代工品牌和新进入中国市场的纯进口品牌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闻笛

小众口味的奶粉企业,代工品牌和新进入中国市场的纯进口品牌三类企业成整合重点中小奶企上演生死时速

日前,一份“工信部编制的国内婴幼儿奶粉行业重组方案(报批稿)”再次引发对乳业的讨论,在该方案中称,目标5年后,国内企业整合为50家左右,前十大国产品牌奶粉集中度超过80%。

资金支持影响重组成败

事实上,对于婴幼儿奶粉行业重组路线,坊间始终有各种各样的猜测,这份“5年仅存50家”的提法也是目前奶粉行业内比较流传的几种说法之一。而综合各种猜测,基本可以概括为,政府将对奶粉行业分多阶段实行整治,而其核心是培育3至5家销售额超过50亿元的企业,而伴随这项进程的则是对实力较弱的中小规模企业实施分阶段淘汰整合至50家左右,即目前的六成企业将被淘汰。为了实施这一计划,政策层面可能将推出税收优惠、财政扶持、金融综合授信、发行股票债券、被兼并企业土地开发收益等措施。对此,长期研究国内乳品行业的宋亮告诉记者,对于奶粉业重组其实早已经吹过风,而且也有了蒙牛兼并雅士利的先例,但对于是否真正能最终将奶粉企业压缩到50家,他则表示存疑。

而在此次新鲜出炉的这份《推动婴幼儿配方乳粉行业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中规划:第一阶段为摸底调查;第二阶段培育10家年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的大型企业,前10家国内品牌集中度达到65%;到2018年底第三阶段工作完成,形成3—5家销售额超过50亿元的企业,最终配方奶粉企业整合到50家左右。

工信部在方案中推出税收优惠、财政扶持、金融综合授信、发行股票和债券和被兼并企业土地开发收益5项政策措施和保障。据称,该最终方案将会在10月份公布。乳业分析师宋亮表示,最终方案不会有太大更改,但是担心这次整合方案的落实情况,国家财政能否拿出那么多钱是一个关键。

吞并淘汰还是自然死亡

目前全国有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127家,而奶粉品牌则多达500多个,年产配方奶粉60万吨,年产量在3万吨以上的企业仅3家,市场占有率在45%左右。据业内人士介绍,其中品牌比较悠久且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有30家左右,剩下的品牌企业则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小众的水牛、牦牛、羊奶的奶粉企业。第二类是代工品牌,即国内企业赴新西兰、澳大利亚、荷兰等乳业大国注册品牌,然后由国内奶粉工厂为其贴牌加工,这样的品牌大概有60个左右;第三类则是近两年新进入中国市场的纯进口品牌。

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一些规定压缩了一些奶粉企业的生存空间,比如禁止委托、贴牌生产配方奶粉;禁止进口大包装奶粉在国内分装等禁令都会削减一定数量的奶粉企业。但很多本土实力不强的中小规模企业将是此次整合的最大难点。

目前业内普遍认为,如果真的要压缩整合,要么出台新的行政性限令,要么通过市场手段整合,现在来看,前者似乎不太可行,而后者的成本相当巨大,目前看都不太可行。飞鹤乳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因为工艺技术、生产设备等不符合大企业的要求,大企业不会兼并其他小企业,在竞争过程中,一些小企业会自然淘汰。配方奶粉行业需要规模发展,目前一些小品牌很难竞争过一些外来大品牌。

这种观点也代表了目前的主流判断,未来很可能使用的手段是大幅提升奶粉生产的准入门槛使中小规模企业自动淘汰。受益于扶持政策的一家企业董事长告诉记者,工信部推出奶粉行业整合,行业兼并重组和集中度提高会快一些。企业进行兼并重组需要兼并大一些的企业,很多小企业生产工艺、技术、生产线落后,不值得兼并,只能自然淘汰。

宋亮表示,相对来说,一些中小奶粉企业生产线设备、工艺、技术等质量差,没法给其他兼并者带来有益的东西,兼并没意义,除非政府部门给的财政补贴数额较大,这样大企业才会愿意。

整合利好龙头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近期,荷兰合作银行发布的“2013年度全球乳业20强排名”中,中国乳品企业伊利和蒙牛分列第12位和第15位,双双挤进15强。这是伊利和蒙牛继2009年跻身20强榜单后,今年首次挤进全球乳业15强。

“尽管排名前5位的公司没有变化,但是,现在有两家中国公司已跻身前15强。而在2008年之前,前20强中还没有一家中国公司。”荷兰合作银行乳制品行业分析师TimHunt表示。在TimHunt看来,伊利和蒙牛能够双双挤进世界乳企15强,除了中国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外,中国政府强力推动的乳品企业合并发挥了重要作用。“缓慢的自身增长正促使公司对本土行业进行整合以及通过收购实现增长,使前20强公司最近的活动较为活跃。公司也在积极调整自身,以进入国外更具增长潜力的市场。在未来几年内,随着中国巨头的迅速增长,美国巨头很有可能被挤到更靠后的排名位置。”TimHunt表示。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