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7版:人文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7版            人文生活
 

2013年10月2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跟“风雨雷电火”打交道的娟秀女生———记南航气象预报员张华艺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丁国明刘凌林

跟“风雨雷电火”打交道的娟秀女生———记南航气象预报员张华艺

2013年10月7日,超强台风“菲特”开始肆虐我国东南海。各大航空公司已经纷纷取消了温州、上海等机场的航班,只有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航)顺利飞完了最后一个航班。由于南航对天气的精确判断,为公司赢得了安全、赢得了效益。

事实上,因天气原因导致取消和延误的航班,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天气是影响航空公司安全飞行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精确的气象预报成为航班安全飞行的保障。

在南航,有一支默默无闻的12人气象预报专业团队,他们每天不停地翻看云图资料,通过专业技术比对、分析,为每一个航班提供准确的天气数据,保障着南航每天1600—1900个航班安全飞向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而这个12人团队的领导者是一位在同事和领导眼中的娟秀女生———张华艺。

在位于广州白云机场南航综合楼二楼的SOC气象室,张华艺和她的团队每天为公司每一班飞机的安全飞行提供精准的天气预报。

安全是不能触摸的底线

在广州白云机场SOC气象室记者见到张华艺,一副眼镜衬着白皙的脸庞,娟秀淑静中透出一股泼辣干练。此时,她要带同事于敦、杨亚钦去签派室,向飞行签派人员讲解白天的天气预报,介绍当天需要关注的重要天气情况,提醒机组注意安全。

目前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对于全球仍然是一个难题,所以压力对于SOC气象室的每一位成员时时都有,张华艺也不例外。

张华艺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工作中最害怕的是突发性特别强的风险,比如说飞机正在飞行中出现故障,这时候要求我们迅速地给出信息,这个时候压力也是非常大的。曾经有一次,飞机飞越北太平洋上空时防除冰系统出现故障,这时候机长咨询我们,是继续往前飞还是要掉头,因为这时候的建议将直接影响安全,因此特别需要我们及时、准确地对天气云图作出判断。

每天,气象室都要向公司各部门值班领导预报次日的天气情况。之前,张华艺要召集同事会商气象,得出结论后,会让于敦、胡志强同事制作一个适合南航运行的天气讲解PPT。

张华艺说,“以前都是用央视卫星云图做代替,为提高讲评质量,如今根据SOC要求,我们开始自己制作适合南航运行的气象预报图,提高讲评质量。”

每次出现恶劣天气、重大气象保障任务,张华艺都坚守在一线。

张华艺告诉记者,“对我们来说,安全是不能触摸的底线。”

2008年那场冰雪灾害来袭时,正怀着9个月身孕的张华艺腆着“将军肚”指着前面大屏幕上的卫星云图,向领导分析未来几天的天气变化情况。张华艺坚持每天上班,一个个电话打向长沙、张家界、芷江等地,掌握天气情况。因此同事们笑称她为“孕妇气象站”。

因为有张华艺这样的员工,作为我国运输飞机最多、航线网络最发达、年客运量最大的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的旅客运输量超过8600万人次,截至去年12月份,南航已经连续安全飞行超过1037个小时,安全运输旅客累计6亿人次,并荣获中国民航局颁发的飞行安全最高奖———“飞行安全钻石奖”。

“三证齐全”的南航第一人

“一般来讲,航空公司的三个专业需要考执照,中国民航飞行签派员执照,民航气象预报员执照和FAA飞行签派员执照。”南航股份公司运行总监兼运行指挥中心总经理田晓东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张华艺是南航运行指挥中心第一位同时持有三证的员工。”

参与设计研发国内首创的“结合机场标准和航班信息的危险天气精细化告警功能”;协助研发“ACARS自动发送向空中飞机发送天气信息功能”;制定了国内首创的“机场预报质量评定南航标准”;启动了航空公司气象预报质量评定体系的建设,已实现“广州白云机场雷雨预报质量评定标准”、“台风预报质量评定标准”等,一个个成绩渗透着张华艺的汗水和泪水,她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让同事信服。

2010年4月,冰岛艾雅法拉火山喷发,影响高度1.1万米,范围2.1万千米,逼近新疆,欧洲部分空域关闭,全球航空业受创严重,当时南航航班取消53班、延误11班。

张华艺查阅国内外资料发现,欧洲民航界对待火山灰条件下运行的态度发生了从零容忍到分浓度等级对待的政策转变。于是她撰写了论文《探索火山灰条件下的航空气象保障思路》,并呼吁民航界出台火山灰运行政策、制定放行标准。

2011年5月,冰岛格里姆火山喷发,参照欧洲火山灰浓度登机运行政策,南航经该区域的26个航班,有14班穿越低浓度区域,航班正常率65%。该论文2011年被选送参加海峡两岸航空气象与飞行安全研讨会、民航气象技术交流会,并在《空中交通管理》增刊发表。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