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
来源:中国企业报
智库
管理学博士邱昭良用“直觉”激发创造力和决策力
我们的思维确实是一个综合体,不是“非黑即白”或静止不动的。系统思考的最高境界可能就是像一些伟大的企业家或政治家所做的那样凭直觉来决策,或者如佛家所讲的“直见心性”,或者“手中无剑,心中有剑”。当然,直觉也是可以或需要后天培养、训练的。我们不能因为强调直觉与本能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学习和理性的分析。正如《庄子·养生主》一篇中讲到的“庖丁解牛”的故事,只有经过反复实践,洞悉了系统的内在结构(目无全牛),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才能顺势而为、得心应手、一气呵成。“直觉”为我们认识人类的行为、创造力以及理解不同的经营、决策和生活方式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能造就一流的公司。楚汉相争中,不会打仗的刘邦能得天下,是因为他有张良的谋略、萧何的内助、韩信的善战;卖草鞋的刘备能在三国鼎立中独占一席,是因为他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相助。
管理咨询专家王吉鹏品牌持续增值需构建创新土壤
品牌价值是企业或品牌所有无形资产的总和,是有形资产的“增值器”,是企业软实力带来的高附加值。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无不在追求更高的品牌价值,通过不断的积累和经营,很多企业已创造形成自己的品牌,拥有较高的品牌价值。但是品牌价值不是一劳永逸的金盾,不是企业高枕无忧的标牌,它犹如树上的果子,要想持续地凸显品牌价值,必须构建适宜的土壤,滋养企业品牌价值的持续发展。影响品牌价值持续发展的因素很多,先进的管理、领先的技术、畅通的渠道、忠诚的客户等等,但是支撑品牌价值不断发挥活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贯穿企业发展的灵魂———创新,只有与时俱进的创新才是支撑品牌价值持续的不二秘籍。
管理专家袁岳为何说企业中层是王道
中层人才,以问题与解决方案本身为核心,可以兼顾各方面的知识,但不以知识玩味为本身的依归,又不会只以就事论事的做法作为拘泥的对象,既有知识的框架,又有技能的操作。他们更像是桥梁型的人才,让此岸与彼岸有了连接。如果一定有一个具象的说法,那就仿佛有具体操作技能的人才与只有理论知识的人才之间的那种兼有框架构建意识与关键操作技能的人才,在一个组织体中,中层人才决定了我们成事的可能性。而中层文化,是一种鼓励学习,适度变革,不放弃前进同时又警戒激进变革的风气,在大部分的情况下,公司会以中层文化作为自己的文化特色,以保持群体适当的活力,又不至于失去前进的基本节奏。
华为大学高级讲师蔡颖柔性管理应成为企业战略
传统的供应链管理为达到盈利目的,往往强调“零库存”以求降低成本。然而,企业需要避免走入另一个极端,即为降低成本而忽视客户需求,特别是潜在客户的不确定性需求。满足客户需求才是企业各个环节设计的目标所在,供应链自然不能例外。与工业时代不同的是,信息时代,供应链管理更强调快速和柔性响应。以客户价值为导向,柔性、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供应链管理思路应该成为企业战略。这要求企业必须打造同步化供应链,整合包括客户、经销商、生产、采购、供货商、运输公司等环节,加强彼此间的沟通并缩短决策过程。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项保华多方博弈易陷困局
索罗斯认为,正因为参与者和事件互相影响,才形成了个人偏好及经济泡沫的自我强化机制,导致了整个经济体系的内在波动性。当决策问题涉及多方互动时,决策者需要对其他相关决策者的意图与行为进行正确的预测,有时做到这一点非常不容易:决策者有时以为自己是超人,而其他各方相对低能,结果就会在无意中导致盲目冒进;人际互动可能引发即时的情绪反应,并导致令人事后追悔的决策;等等。当涉及多方博弈时,人们易陷困局。
工业品营销研究院院长丁兴良营销创新无处不在
我们头脑中存在了过多的固有的思想和观念,我们已经不会去思考它是否正确了,反正大部分人都是这样做的。又何必去重新思考呢?其实,否定一些看起来天经地义的事情,否定你头脑中一些固有看似正确的假设,你会得到不一样的结果。从这点看,工业品营销创新无处不在,只要你有心,只要你敢于去否定你头脑中一些看似正确但实际错误的思想和观念。工业品营销创新不仅仅是领导的事情,它与我们每个人都有关,只要我们保持一颗怀疑的心、好奇的心,我们就会有无穷的创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导师林左鸣破坏性创新只是特例
从创新的路径看,创新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有人说创新是破坏性的创造,我认为这种说法存在一定的道理,但它只是一种特例。创新是线性的、渐近式的,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演变进化的复杂过程,质变是由量变的积累产生的,要不断地吸纳外源信息,使事物不断地进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能会出现变迁,会在质变的基础上实现破坏性的创造。但是应该说,渐进式创新是创新的一般层次,破坏式创新只是创新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不是普遍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