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热”与“招工冷”并存值得反思———专访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胡星斗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蒋皓
“国考热”与“招工冷”并存值得反思
每年的秋季有大量的应届毕业生毕业,但企业的招工形势却不容乐观,比如近日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就在不同场合表达了“招工难”。而另一方面,公务员大考却热度不减,政府部门成了就业的香饽饽。
年轻人选择不能直接产生经济利润的机构,是否真能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实现人生价值?这一热一冷凸显了什么样的社会问题?对此,
《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了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社会问题学家胡星斗。
《中国企业报》:公务员考试依旧炙手可热,为什么现在年轻人如此热衷进国家公职机关单位?这种择业倾向是否足够理性?
胡星斗:“国考热”说明公务员吃香,说明许多公务员的待遇比较优厚、工作稳定,吸引了年轻人。但是年轻人热衷于当公务员不是好事,会导致大量的人才浪费。除非年轻人有政治天赋、行政才能,否则当公务员等于浪费生命,因为机关的准则是下级服从上级、规规矩矩、循规蹈矩,几乎不需要创造性,太具有创造性的人反而容易出“乱子”,在机关是待不下去的。
有理想、有才华的年轻人应该去企业、去基层,才能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实现人生价值。只看眼前,觉得国家机关待遇好是鼠目寸光,未来中国必将推行行政改革,精简机构,许多公务员可能面临转岗;公务员也将要申报与公开财产,他们的财政养老制度可能也会改变,所以年轻人不能只看一个方面,要综合考虑什么岗位适合自己,未来什么工作是社会最需要的。
《中国企业报》:对很多企业来说,现在已经不仅是一线操作工难招。您认为什么是造成企业招工难窘境的根本原因?这一冷一热,会产生什么样的弊端?
胡星斗:企业招工难的根源是由于国有企业垄断的挤压、税负太重、融资难等造成了民营企业的弱小、生存艰难,民营企业的经营环境、法治环境太差,以至于许多民营企业只能钻法律的空子、偷逃税、与腐败官员勾结才能勉强生存,他们一般开不出高工资,甚至没有条件从事研发,所以大学生、年轻人一般不愿意去民营企业。加上目前中国的产业低端化,一些大学生认为企业不需要什么人才。
现在,就业倾向过度集中于公务员、大型国企等用人单位,弊端显而易见,既会弱化有关基础产业的发展、导致整个社会发展不均衡,也会加剧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影响社会和谐。因此,引导构建合理的择业观显得紧迫而重要。
《中国企业报》:我们看到,实际上公务员录取的比例是相当小的,如何说服涌入国考的大部队人马转向企业工作岗位?如何从根子上解决这个问题?
胡星斗:除了年轻人要转变观念、要到企业、基层去奋发有为之外,政府也应把重点放在扶持民营企业发展上,从税收、融资、经营环境、法治保障等方面确保民营企业有发展前途、有安全保障;国家还要大力推进产业升级、经济转型、鼓励研发、建立企业研究院,这样才能逐渐吸引年轻人。
解决国考热,最主要的是解决官本位的问题,解决行政权力过大以及行政权力过度干预市场经济的问题。现在国家正在做这方面的工作、减少行政审批,这样官员的权力越来越小,当官的吸引力也会越来越小。我们希望年轻人能更多地到中小企业去就业,那么就必须改善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使资源配置向中小企业更多倾斜,这样才能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如果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一直堪忧,怎么可能让择业者心生向往?从整个社会而言,合理的择业观应当是多元的。而要实现这一点,就要求通过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让所有行业企业都有机会获得较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