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七条”别再成为一颗止渴的梅子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洪乐风
“京七条”别再成为一颗止渴的梅子
“京七条”发布了,是在国家统计局再次公布房价涨幅的第二天。每次涨幅拉升,几乎都会伴随新的调控政策落地,而落地的政策却又从未拉下过飙升的房价。这就是越调越涨的房价怪圈。这次能否走出怪圈,至少别再越陷越深,众多“刚需”正在拭目以待。
自住商品房,2万套,降价30%……这些字眼,恐怕是“京七条”颇为魅惑的地方。而从严实施限购、纳入限价房序列,也显示着决策者的决心。问题是,在让一小部分揣着北京户口的“夹心层”品尝到“夹心”的甜头之后,还会对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
一则,低于市场价格卖出,且不论是否存在寻租空间,单就幸运儿的获利来说,同北京早几年入市的经适房、两限房一样,存在着一夜暴富、不当得利之嫌。二则,五年之后上市须缴纳30%收益,这也不是什么新鲜提法,同饱受诟病的20%个税简直如出一辙,不过是加重了交易成本,在绝对的卖方市场下最终必然全部转为买方的负担。
可见,区区几万套房子并不会对庞大的北京市场产生根本性影响,对于市场价格的扭曲还可能造成新的不公平。“限购”之后,房价仍然在涨,“刚需”购房的贷款成本、税费成本有增无减。“限价”之后,开发商捂盘惜售、精装加价屡见不鲜。一个“限”字,改变不了市场扭曲的窘境,改变不了僧多粥少的现实。沿着这条不归路走下去的“京七条”,就短线的房价走势来看,其实无异于望梅止渴之举。
加多少税,最后总会折腾到房价上;限多少价,最后也难免被市场吞噬。这一切的根源还在畸形的城镇化。北上广这种庞然大物,聚积了过多的公共资源,也就吸引了人与钱疯狂的过度集中。不把这个结解开,行政化的小修小补,甚至包括呼声甚高的房产税,都很难说会有多大作用,搞不好还会打成死结。
当然,就个别区域说,此种限价房的入市以及政府指导价的干预,的确会对购房预期产生影响。这也是政府努力的方向所在。但是,这种预期改善,只有在自住商品房占到相当比例,并且市场供需不再严重失衡的时候,才可真正落地生根。而这两个约束条件的实现,都是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甚至将会伴随城镇化始终。
中国的城镇化是一场世界壮举,也是一道世界难题。正如房价调控,根本上要靠长远的公共资源均衡化,但短线的保障房、限价房又不可停摆,医疗、教育、环保、交通,几乎都在这种“长线”与“短线”的纠结中挣扎。不让这些调控政策变成止渴的梅子,可行的战略就是把握好短长相宜的节奏。尽管会有痛苦、无奈,然而这是大国复兴绕不过的一道坎。
(文章来源:海外网,作者系海外网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