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上海自贸区看成深圳特区或是新的样本。有很多事情是做不出来的,即使做出来了也不见得其它地方能模仿出来。自贸区固然重要,但下一步改革也不要过多依赖它。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五年,可以试验,但不要试太长时间,想清楚了就下定决心去做。
自贸区陷“游泳池”怪圈?
上海自贸区揭牌一月,好评一边倒。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黄益平另辟蹊径———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蒋皓
上海自贸区揭牌一月,好评一边倒。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黄益平另辟蹊径———自贸区陷“游泳池”怪圈?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黄益平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专访时指出,上海自贸区不是三十年前的深圳,但可能是十年前的WTO。
自贸区如何与新的世界经济规则接轨?他有一个“游泳池”比喻:把游泳池人为分成两部分,水就不会流通了吗?上海自贸区和外界之间,究竟要不要隔断它的资金流动?
改革新举措不要硬贴
“李克强经济学”标签
《中国企业报》:你曾经说过,“李克强经济学”是一个起码要管未来五到十年的思路。坊间评价,上海自贸区是“李克强经济学”的一部分。你是否赞同这个说法?
黄益平:我否认上海自贸区是一个经济学理论创新,但不否认它是新一届政府希望推动经济改革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自贸区能走多远?我尚存疑虑,但从政策解读的角度看,无疑是值得讨论的。
抛开媒体热炒的“李克强经济学”概念,上海自贸区的现实价值,可以和目前正在发生的几个事联系起来看:一个是跨太平洋战略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另一个是中欧双边投资协定(BIT)谈判。
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我们谈了很多年。“国民待遇”问题包括投资准入和投资待遇两个方面,它是最为核心和敏感的问题。即将启动的BIT谈判的最大难点,将有可能围绕市场准入规则展开———即欧盟方面希望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尤其是在服务业和金融业方面放开,使其获得国民待遇。
过去谈不妥,现在有了进展,关键是我们接受了———“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这两条在上海自贸区被全盘接受了,而上海自贸区的政策设计里头,也正是以这两条为前提和基础的,这就给我们下一步改革开放提供了新思路。
中国要不要加入谈判?如果参加,意味着我们需要一系列的改革。有一种猜测的声音,做上海自贸区事实上就是为下一步加入谈判做准备。
中国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最大的获益者,加入WTO导致中国经济十年高速增长。但WTO现在基本上推不动了,多哈谈判越来越困难。有一种猜测就是,TPP有可能成为中国的下一个WTO,如果说WTO为改革打下了很好的基础,那么TPP则是进一步改革的新框架。
是否应隔断资金流动?
《中国企业报》:金融改革是重头戏,自贸区内将放开外汇及利率管制,从而促进跨境商品和资本流动。从横向和纵向的角度来比较,上海自贸区与深圳特区、温州金改是否有可比性?与香港离岸市场有哪些区别?
黄益平:对于自贸区到底能做多长,我自己有两点疑虑:第一,很多人把上海自贸区和深圳特区做对比,改革开放35年到今天,是不是还需要在上海28平方公里的地方做试验?第二,在这个小区域里试出的成功经验是不是对全国有着普遍的借鉴意义?
上海自贸区的核心是金融开放。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资本项目管制放开需要先行一步,但你怎么在一个28平方公里的地方搞?可以说,温州金改也没达到一开始想要的效果,所以在小区里,是很难试验的。
香港搞离岸市场,产生两个汇率水平、两套利率体系,出现过套利行为,但深圳和香港之间是有资本项目管制的。那么,我们是不是也要在上海自贸区和上海其它地区之间建立新的项目管制?没有管制怎么试验?例如10个公司,10个银行,你怎么试验利率市场化?最后会试出一个什么样的利率?利率市场化要复杂得多,不是卖大米那么简单,不是一个小区域里能试出来的,即使试出来了也不一定能全国推广。
我想问题的实质是:上海自贸区与外界之间,要不要隔断它的资金流动?如果不隔断,你怎么在那里做试验?
我喜欢用一个不太文雅的“游泳池”比喻:这就相当于人为地把“游泳池”分成两半,规定一半可以小便,另一半不允许,但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除非有两个办法:一是对上海自贸区内的所有企业、金融机构,严格规定额度。例如银行始终是十亿元,超过就不能做了;另一个是把上海自贸区和外界彻底隔离开。
即使我对上海自贸区有疑虑,我认为它还是很重要的举措,核心是:不要把它看成深圳特区或者新的样本。有很多事情是做不出来的,即使做出来了也不见得其它地方能模仿出来。最后提一点,自贸区固然重要,但下一步改革也不要过多依赖自贸区。改革开放已经走了三十五年,可以试验,但不要试太长时间,想清楚了就下定决心去做。
自贸区潜在意义:
夺取世界经济话语权
《中国企业报》:你如何看待自贸区面临的阻力?
黄益平:不要害怕阻力,谈到做自贸区的阻力,WTO谈判时的阻力比这个大多了。相信新一届政府有能力突破阻力,关键看是不是下定了决心,克服阻力、提高效率,使经济长期增长的潜力更高,保持时间更长久,而不是把这个经济周期给抹掉,要正视经济周期的存在。
总结一下我的看法:第一,考察李克强的经济思想,这块“试验田”是个不可不看的活标本,但不要把自贸区刻意上升到一个理论高度,而把它看作是一个新政府改革开放的新举措。第二,自贸区不是三十年前的深圳,但可能是十年前的WTO,这些举措很大程度上是自我改革,降低经济运行中的诸多障碍,中国改革开放要上新台阶,是与BIT谈判、TPP谈判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综合性举措。
中国日益变成一个世界经济大国,参与制定世界经济规则的话语权越来越重要,从这个层面上看,自贸区的潜在意义很大。尽管一些重要的谈判我们现在还没有参加,但很多方面中国已经达到甚至超过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