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9版:区域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9版            区域经济
 

2013年10月1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受台风“菲特”影响,至10月8日上午4时,余姚过程雨量478毫米,姚江水位达5.33米,24小时降雨量和姚江水位均为60多年以来最高纪录,累计降雨量相当于68个西湖。个别公司厂房水位高达70到80cm,企业纷纷进行自救,抢救被浸泡的产品。有企业负责人认为,此次余姚抗台“比较失败”。

台风过后的余姚:被浸泡和被冷落的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谢军本报记者徐军

台风过后的余姚:被浸泡和被冷落的

受灾的余姚市民在社会力量的帮助下转移

“自救,加油!”

现在,这正是余姚受灾企业家们的心声,“只有积极自救,企业才能早日恢复生产”。

近日来,“菲特”台风突袭浙江等沿海省份,其中宁波余姚市是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70%以上城区被淹。浙江远东工业城里一片汪洋,听不到工业生产的声音,看不到忙碌的工人。

据调查,余姚城区的交通基本瘫痪,余姚市区、陆埠及四明山区不仅断电断水,就是住宿也十分紧张。目前,大部分工业区职工只能靠厂里发放的食品和水维持生活。

工业企业:

争取更快恢复生产

2013年10月11日下午,记者来到宏迪企工量具有限责任公司的厂房所在地,公司厂房一楼被洪水浸泡,公司仓库中的纸制品已经损坏,工厂里除了保安,已经没有员工了。

宏迪有限公司周边的道路都被洪水淹没,零星的几个员工,踏水走进去。记者赶过去采访了一位宏迪有限公司的员工胡贵林,胡先生说:“余姚远东工业城被洪水淹了,城里的企业全部停止生产,我们公司正在组织员工开展自救。”

据胡先生介绍,远东工业城附近的村庄里水很深,大部分外来务工的员工租住的平房都被洪水浸泡了,宏迪公司在了解情况后,立刻组织人员把公司二楼以上仓库腾出来给他们住,帮助外来务工人员解决住宿问题。

胡先生还说:“我们解决了我司员工的生活困难,也是在帮助社会,给社会送温暖,现在整个余姚都是受灾区,公司自救就是为社会做贡献,我们早日恢复生产,社会的损失也会减少许多。”

此后,记者来到余姚嘉乐电子有限公司厂房,嘉乐公司工厂里积水还是很深的,在嘉乐公司许经理带领下,记者参观了该公司的仓库,很多产品被洪水浸泡,有一种刺鼻的味道。

许经理说:“恢复生产需要一个月之后,目前厂里的员工用水和食物缺乏十分严重,我们公司从其他地方买来发放给员工,缓解工业园区职工的用水和饮食紧缺的压力。”

10月12日,记者来到划一马达有限公司,厂里的积水还一处一处的,公司门口的淤泥还没有干。划一马达有限公司李经理告诉记者,这次洪涝灾害给公司造成严重损失,公司仓库被洪水倒灌,公司数百万的产品被洪水浸泡。为了挽救公司的损失,公司组织全体员工开展抗洪自救活动。

李经理说:“我们已经把仓库的积水排出去了,现在正在进行自我发电实验,满足职工的生活用电,目前公司职工宿舍没有水电,我们都是从外面用卡车运输自来水。”

在谈到公司的恢复生产时,李经理说:“公司发电,一方面保障员工正常的生活,另一方面为恢复生产做准备。在机器设备可以正常运转的情况下,我们就开始恢复生产。我们已经把详细情况和客户沟通联系了,公司会尽快把产品提交给客户。”

小微企业:

抢救产品是公司当务之急

“菲特”台风过后,余姚到处是一片汪洋,城南、城中以及城北的小微企业受灾比较严重,城里居民区以及工业城/园积水较深,有些地方的积水深达180cm以上,居住在一楼的居民和小企业厂房被洪水浸噬了,企业仓库成了水库。

近日,记者走访了小企业康贝儿童用品有限公司,康贝公司负责人陈总指着被洪水浸泡的纸箱说,“我们公司主要生产出口美欧的儿童用品,这次台风来袭,我们公司厂房的水位都在70到80cm,公司产品都被洪水浸泡了。抢救被浸泡的产品是我们自救的主要工作。”

陈总指着被洪水浸泡的包装外箱说:“这些损失就已经上百万了,这批儿童用品现在是无法出口,公司的直接损失最低也要在几百万元,当前,我们公司开展自救,就是给公司的员工食物吃和水喝,发放正常的工资,组织员工抢救和转移产品。”

小微企业余姚市最辰模具厂周经理告诉记者,“这次自然灾害是我们余姚百年一遇的灾难,以前,我在电视上看到其他地方的抢险救灾,没有感觉到受灾地区的真实情况,这次我们余姚抗台比较失败,洪涝灾害给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巨大损失。”

“像我们这样家庭作坊式的企业,主要关心的是生产的产品成品,我们企业的生产设备比较少,受到雨水浸泡了,它们在技术检修后可以使用的概率也是比较大的,即便不能使用,最大损失也就一两百万。”周经理说。

据周经理介绍,该厂在开展自救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开展对员工送温暖的方式,保障本企业员工在自然灾害中可以维持正常的生活,为员工投入企业自救免除后顾之忧。

周经理还说:“自救是当前余姚大中小企业的主旋律,我们不能坐着等待外援,我们也不能被洪涝吓倒,我们要组织我们的员工开展自救,这是我们企业恢复生产的通道。”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