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2版:产业公司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2版            产业公司
 

2013年10月1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稀土收储时间悬疑大企业或从中套利

来源:中国企业报  

稀土收储时间悬疑大企业或从中套利

(上接第十三版)

有分析师曾表示,去年收储,国家选定几家稀土企业,邀请这几家企业就稀土收购的额度和价格来竞标,竞标后企业收集稀土,并自行保存,随后政府通过现金返还的方式,对收储的产品进行付款。由于储备的执行方在企业,导致参与收储的企业在收储过程中收益非常可观。

有报道称,包钢稀土今年第一季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仅为2.45亿元,二季度却在行业低迷时逆袭为8.05亿元,同比与环比分别上升122%与229%。中金分析师认为,这是公司于二季度确认去年国家收储稀土的收益。

有研究机构调研后称,去年国家收储总收购价将高达60亿元。

由于有利可图,一些企业和投资公司便动起了“脑筋”。

上述企业人士告诉记者:“已经有企业这样做过,最直接的办法是,A企业是具有收储资格的国企,B工厂是收购企业,可以从外面买些价格低的收储产品,当做收储卖给A企业,A企业再卖给国家。”

“这实际上对那些小企业来说很危险,过度依赖收储和大企业,一旦大企业不收你的产品了,小企业会变得无法独立面对市场。”另一家稀土企业高层说。

此外,还有一些投资公司拿着投资者的资金给参与收储的企业,参与收储的企业拿着这些钱到市场上低价收购那些可以收储的产品,由于稀土收储价格高于市场价格,参与收储的企业会大赚一笔,而投资公司也会获得不错的收益。据了解,投资公司做这样的业务,投资回报率在10%以上。

包头一家企业负责人认为,与国外相比,中国的稀土收储工作才刚刚起步,收储的机制、价格、种类、数量等很多问题都亟待解决。不然收储工作只会变成大企业的赚钱工具。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