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面清单”紧守金融门槛
外资企业观望加重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王莹
“负面清单”紧守金融门槛外资企业观望加重
外资企业人士说,意欲通过上海自贸区进入中国金融系统目前来看并没有太大的意义。CNS供图
近日,上海自贸区的一项重要制度———负面清单制度出台,金融领域中,外资投行、财务公司、信托公司等依旧受限,这引起了外资企业的高度关注。“对于外资企业而言,意欲通过上海自贸区进入中国金融系统目前来看并没有太大的意义,负面清单和之前的指导目录相比区别不大,”加拿大曼德罗矿业公司投资顾问关振强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毕竟刚刚宣布,具体操作细则没有出来,自贸区的外资金融企业没法开展业务,但未来会进一步扩大是趋势。”
静待金融领域细则出台
作为自贸区的主要改革试验之一,金融业开放举措最受关注,然而“负面清单”中,中国金融行业三大板块———银行、保险、证券中,外资获准参与程度和之前相比,并未太多变化。
业内人士指出,变化最大的是保险业:此前外方投资比例不超过25%,自贸区内上限升至50%。外资对证券公司的参股上限在2012年就从之前的1/3提升至49%,此次自贸区保持一致。“外资保险公司进入到自贸区还是有可能会受到包括利率环境、宏观金融环境、相关的金融监管政策的约束,只不过这些约束在自贸区内相对要宽松一些,但短期之内,还难以达到与境外同步的水平。”业内人士透露。
相比于保险和证券,此次“负面清单”唯独没有明确注明外资投资银行的参股比例。是否也执行区外的20%的参股上限,还是未知数。此外,“总纲”强调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在区内设立外资银行,但“条件”也不可知。
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行长孙敏杰表示:“一直在跟监管层进行积极的沟通,监管机构给予的反馈也是很正面的。现在大家主要是在等上海自贸区相关细则的出台,只要是政策所允许的,我们就会积极地参与其中。”
“我觉得自贸区内外资银行的业务品种应该更加丰富。具体政策落地后,外资行用什么方式进入自贸区,是分支行的营业网点还是法人机构,这由外资行的资本管理架构,及其整体市场策略所决定,各家银行根据自身的不同情况作出自己的判断。”渣打银行内部人士向《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据我所知,渣打银行属于静观其变。
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指出:“一开始不可能所有的外资行都会被允许在自贸区内开办业务,一般是几家在境内已经具有各种业务资质且开展业务年限比较长的外资行,而且对境内独立法人的资产规模、营业收入以及业绩等方面也会有一些要求。”
外资受制严格市场准入
目前为止,我国对外资管理一直采用的是《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模式,在这份目录中,列出了鼓励、限制、禁止外商进入的行业。而“负面清单”是给不开放的行业和受限制的商业活动列一个清单,明确告诉对方哪些领域和行业是限制或禁止外商活动的,只要未列入名单的,就是法无禁止皆可为。
“对于外资而言,中国的金融业是潜力无限的处女地,一有放开必定争相进入,”国开行内部人士方威向《中国企业报》记者透露。
“外资银行业务仍然受到严格的界定,比如一个省所有外资银行的市场规模甚至还不如国有银行一个中心支行的量。在中资银行每年靠‘存贷差’获得丰厚利润的同时,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个人业务和各种创新类业务受制于严格的市场准入。”方威表示。
“比如渣打银行在中国对私业务受限,直到现在信用卡牌照还没下来。”渣打银行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
“在中国经营的外资银行规模都不大,外资也都在关注银监会的举措,希望获得相应的商业机会。”关振强指出。
监管层谨慎前行
《华尔街日报》报道称,自贸区并没有给外资企业提供一条有意义的进入封闭的中国金融系统的渠道。
银行界人士和专家表示,这份内容广泛的负面清单反映出,在以多大程度及多快速度对外开放封闭行业的问题上,中国各部门之间存在博弈。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家陈波则表示,政府以这样的方式起草负面清单使得有关部门在实施限制细则时有了很大的自主权。据了解,相关内容还将在明年进行修订,中央政府也会给出调整意见。不过,参与自贸区成立的官员表示,限制条款所涵盖的范围反映出监管层面的不断博弈,而且最终结果如何不甚明朗。
“自贸区总体方案的征求意见稿和最后出台的是有差别的,自贸区对金融开放应该是示范带动效应而不是聚集效应,不能让金融资源倾斜化,如果自贸区外商在金融领域投资完全放开,势必会造成外资金融资源的倾斜。”方威向《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一旦放开,比如外资银行涌入,无论是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都优于国内银行。监管层对于金融系统还是有保护欲的;加上外资银行是可以破产的,政府对中国的金融安全乃至国家安全都有其考量。”
康奈尔大学研究中国问题的学者EswarPrasad表示,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表明,金融领域及其他改革实施将是一个缓慢、受管控且谨慎前行的过程。
近日银监会对《外资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进行了修订并公开征求意见。在中国内地设立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的注册资本门槛拟将大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