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8版:论衡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8版            论衡
 

2013年10月1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寻求改革突破口
需要主动付出成本

来源:中国企业报  

寻求改革突破口需要主动付出成本

(上接第一版)

其次,伤害政府公信力是一种长期的风险和成本,为了保持和提升政府的形象和运行效力,保持和增加人民群众安全感,付出相应的成本是尊重现有法律和制度的必需选择。毋庸讳言,中国改革初始阶段为减少改革成本,“大胆”地打破了当时的法律和制度,以“无代价”或“极少代价”的方式剥夺了一些群体在当时体制下的合法利益。以政府的失信为起点,逐步扩展成全社会的信用风险。目前中国社会的诚信和互信程度正在面临着种种考验,由此导致了交易成本的畸高,与现代商业文明和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极不和谐,严重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质量。这样的历史不能重演。

比如,不久前出现工行和建行前员工“散步”事件,就是因为两个单位在此前改革中为“买断工龄”所付出的成本不够以及未能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动态发展情况所致。当前,民众的民主意识、法律意识、维权意识较上一轮改革时,已经大幅度提高,如果不能为改革支付其所能接受的最低成本,将有引发实质性冲突的风险。

再次,改革必然有一个“试错”的过程,如果不肯为这种“试错”付出成本,而是期待有十全十美的解决方案,改革就完全无法推进。在上一轮改革中,许多“闯红灯”式的改革都突破了当时的法律底线,导致一些并无私心、私利的改革者产生了所谓“原罪”。而这些“原罪”也成为改革者脚下随时可能被触发的“地雷”。特别是一些同时期的改革者被“秋后算账”的案例不断增加,更是让他们时刻都担心会有入狱或获刑的风险。

这样一种情绪的漫延,导致全社会对于改革有着过分期待所谓“顶层设计”的倾向,而事实是,大量的实践性问题是发生在基层,基层对于改革应当有着更多、更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案。为了发动基层的智慧和力量,必须给出试错的范围和空间,在尊重现在法律和制度的同时,又要体现出对改革和改革者的宽容,让改革有更大的腾挪余地,为改革者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吃下定心丸。

没有成本,就没有收益。期望无条件、无代价地对利益格局进行调整,那只能是不切实际的空想。事实上,主动付出成本远比被动承担风险代价要小得多。既然改革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红利,我们就应当有更积极意愿去付出必要的成本。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