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8版:中国国资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8版            中国国资报道
 

2013年10月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央企“抢滩”上海自贸区
机遇与风险并存

来源:中国企业报  

央企“抢滩”上海自贸区机遇与风险并存

(上接G01版)

虽然,上海自贸区对于流通业是个大机遇,但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的诸多业内人士也坦言,目前自贸区仍然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没有先例可循,当然现在也没有针对性的动作,只能看接下来政府的政策如何细化。

“后期风险巨大。”在丁冰看来,上海自贸区就存在风险。

丁冰向记者说出了他的顾虑,“自贸区比保税区还要更加开放,虽然赚钱的机会很多,但最主要的是对国外企业和资本优惠,我最担心外国的资本长驱而入,后续如果全放开了,就会失去经济主权和控制权,资本的流动也存在风险。中国的优势就是市场,目前是开放,引进竞争,但是,国内市场竞争已很激烈,如此开放,将来如何发展就更加还是未知数。”

“目前我们正在盯着上海自贸区,接下来准备引进高端品牌在里面进行展示。但现在政策只是一个大框架,还需要地方和中央之间很多部门去协调沟通,只有等流程出来了,知道了放松监管的程度、税收优惠的程度、外汇制度最终落实的情况,我们才能进入到实施阶段。”一位央企负责人如是说。

海外媒体对于上海自贸区的成立也给予了评价。《华尔街日报》的文章说,上海自贸区不会是扩大改革的试验,而是“政府在演练尽可能小规模的改革”。日本《读卖新闻》预言,大型国企势必采取集团性抵制,中国能否大刀阔斧改革“仍是未知”。

丁冰认为,“如今天津、成都等地,都想建立自由贸易区,不夸张地说如大跃进一般,大家都在摩拳擦掌。但在我看来,目前自由贸易区是不可复制和不利推广的。虽然把上海作为中国改革实践的初次实验,但伴随诸多风险。”

同时,丁冰建议,“急于效仿上海自贸区的地区,应该多酝酿,特别是金融权不能太开放,关键领域一定要掌握。同时,想要入驻自贸区的央企也要看清动向,既要开拓,又要控险,宁愿慢一点,也要好一点。”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