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7版:中国国资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7版            中国国资报道
 

2013年10月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自贸区是
考验央企的“试金石”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蔡恩泽

上海自贸区是考验央企的“试金石”

10月1日,江苏省射阳港万吨级航道通航。在中国交通建设总公司等多家单位支持下,一举攻克拦门沙,建成总长12.5公里南北导堤,疏浚深水航道7.2公里,实现3.5万吨级乘潮通航能力,打开了江苏中部沿海出海新通道。图为已建成的万吨级通用码头。本报记者李锦/摄影报道

9月29日,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现场获颁证照的36家中外企业(含11家金融机构)中,不乏中央企业。央企入驻自贸区,可为自贸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支持,在融资、物流方面提供公共服务,同时也在有关行业领域积极参与竞争。

在世俗眼光中,央企有国家政策护着,抱着奶瓶不愁没饭吃。而自贸区是一片没有屏障的开阔地,在这里没有政策藩篱,没有贸易壁垒,全靠央企自己的真本事打拼。此次多家央企首批入驻自贸区,本身就是有信心、有力量的表现,表明其在失去“保护伞”的情境下奋力拼搏的精神和勇气。

央企入驻上海自贸区存在着多项便利,但面临的挑战也不言而喻,首当其冲的是来自外企的挑战。在“负面清单”以外,国家给外商提供准入前国民待遇,给外商腾挪投资的想象空间,无疑会激发资本的主体活力,让市场配置资源发挥更大作用。但是,外企所带来的激烈竞争也是央企首先要接受的考验。

在上海自贸区同样的“国民待遇”下,没有厚内薄外的歧视,央企既要与气势汹汹的外资拼抢,又要面临着国内同行业的竞争,难免会顾此失彼。而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挥霍浪费、贪污腐败等现象,在央企中并未完全消除,比如中石油高层贪污案就令人触目惊心。寄生在央企身上的痈疽还有很多,亟待浴火重生的央企能不能完全适应自贸区残酷的市场竞争,拼抢市场“蛋糕”的战斗力能否提高,这些都是央企所面临的考验。

如果把央企入驻自贸区看成是甩掉救生圈下海游泳,风高浪急,呛水是难免的。但自贸区本身就是改革的试验区,当然也是央企改革的试验场。不跳入海中就不知水性,也练就不了搏击风浪的功夫。以往央企的改革是带着救生圈在游泳池里学游泳,有国家政策保驾护航:没有市场,国家划拨市场;没有资金,国家银行是提款机;亏损了,还有国家兜着。这样的改革并没有触及央企的“灵魂”,而且还在保护一些既得利益者,难有长进。

上海自贸区是考验央企的一块“试金石”,在投资准入、公平竞争和权益保障等方面检验国企的生存能力,也考验其市场竞争能力。

央企首先要有必胜的信念。央企资本雄厚、信息灵通,又有深厚的政府人脉资源,在市场布局上完全可以捷足先登。相比外资这位后来者初来乍到,面对陌生的环境眼前一抹黑,央企也有主场优势。事实上,中国交建、中国中冶、中铁建等央企都已在横琴新区竞得土地,用于投资大型综合体项目,这自然有利于他们在自贸区的发展。

央企产业集中度高也是一大优势,在行业内部容易“抱团取暖”。从近几年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看,中央企业和地方国企在风电、太阳能、核电、生物质能等领域加大了投资,并逐渐形成了产业集群。

同时,央企强大的凝聚力所积淀出的员工的工作责任心、敬业忠诚度、精神归属感,更是独有的强大优势,也是央企在自贸区的希望所在。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国企已经累积了“与狼共舞”的经验,外资也不是金刚不败之身,也有自己的软肋。而且,央企与外资频频过招,外资并不足畏。中海油收购加拿大石油同行尼克森,就曾击败竞标的国际石油巨头,抱得“美人”归。

而未来全国各地会在上海自贸区试点的基础上,不断将自贸区的成功经验进行复制和优化,央企早一日进入自贸区竞技场与外资和民企PK,就能早一日适应未来的全面竞争,而不至于被边缘化。

我们坚信,央企一定会甩掉“国有”的思想包袱,争先恐后地申请入驻自贸区,去经历风雨,在大风大浪中成长壮大,真正担负起国家赋予央企的角色。(作者系晶苏传媒首席分析师)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