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4版:中国食品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4版            中国食品报道
 

2013年9月17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市场监测数据显示,各鲜奶厂家在节前纷纷进行了调价,调价幅度为历次以来最高,平均涨幅达20%。

断奶再现鲜奶批发价上涨20%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闻笛

断奶再现鲜奶批发价上涨20%

奶业市场从来不缺新闻。恒天然风波还未平息,断奶危机又再次燃起。

记者近日探访了北京多家超市,发现部分超市三元、伊利、蒙牛品牌的常温袋装牛奶存在不同程度的短缺。在沃尔玛、物美、世纪华联、统一优玛特等超市,两种包装的常温袋装奶都有不同程度的缺货。“这种情况差不多有两周了。”一位超市店员说。

“进入9月以来,液态奶缺货现象比较明显。”北京某知名本土超市负责人分析说,中秋、国庆“两节”将近,液态奶原料供给未变化,而需求量猛增,加之乳企的生产和销售重心又转向利润更高的牛奶礼盒,最终导致低端袋装液态奶的供应呈现临时紧缺局面。有业内人士也坦言,2013年是奶荒最严重的一年。

供应紧张

鲜奶批发价上涨20%

一位地方乳企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企业日产牛奶原料在50多吨,其中40多吨供给蒙牛和伊利等大型奶企,自7月底货源紧张起,供货价格开始缓慢上涨,截止到目前,每吨收购价从4500元一路涨到4800元,据他分析,乳制品的市场需求一直都在增长,下一步原材料价格仍有上涨的趋势。

终端市场的价格也随之受到影响,市场监测数据显示,各鲜奶厂家在节前纷纷进行了调价,调价幅度为历次以来最高,平均涨幅达20%;其中,中、低端牛奶涨幅偏高,供应偏紧;高端牛奶供应充足,上涨幅度小。以蒙牛鲜奶为例,早餐奶:软袋包装每箱(每箱18袋)由23元涨至30元,涨幅30.4%;硬袋包装每箱(每箱16袋)由32元涨至40元,涨幅25%。特仑苏每箱涨5元,售价55元。

“牛奶紧缺”的问题还没解决,超市又陆续接到了奶企的调价通知。

但对批发市场早餐奶大幅调价,蒙牛方面表示“并非厂家行为”,“可能是因为临近节日供货紧张,渠道那边自行取消了促销优惠价格”。相关负责人称,即使在8月份的价格调整中,也未对早餐奶的价格进行上调。蒙牛方面也同时表示,虽然批发市场价格变动较大,但具体到超市、商场等零售终端,价格变化不会那么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情况从去年就开始出现,到今年愈演愈烈,“今年是奶荒最严重的一年。”至于为何最近半个月在零售市场出现集中缺货情况,乳业专家宋亮分析,是因为七八月份天气炎热,奶牛的产量只有平时的1/3,牛奶“断顿”的现象愈发明显。

“袋装奶短缺应该只是部分超市的现象。”蒙牛集团公关部负责人向媒体表示。不过,该负责人承认,“奶源紧张确实是一个很头疼的问题,七八月份以来,缺得很厉害。今年天气特别热,奶牛的产奶量下降了很多。”该负责人解释称。除此之外,需求量增多,也造成了市场的短缺。

伊利方面称,其在北京市场的货源充足,各种包装牛奶的产量与去年同期相当,缺货可能是因各超市的进货量不同。三元方面则表示,中秋前市场需求旺盛,难免会偶尔出现缺货的情况。两家公司的工作人员还告诉记者,因为临近中秋,他们接到的大宗袋装奶订单也在增加。

奶价上涨

巨头加速国内奶源博弈

全球奶源今年出现整体供给短缺、原奶产量明显下滑。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8月我国主产区生鲜乳平均价格同比增长超过5%,且7、8月份呈现加速上涨态势,平均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一成。中信证券食品饮料行业分析师陈梦瑶表示:“目前中国主产区奶价在3.5元/公斤,规模牧场价格达到4.5元/公斤以上,国内高端奶源依然较为稀缺,明年可能上升至5元/公斤。”

针对下半年原奶价格加速上行,知名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此次涨价和往年相比有所不同,一方面,恒天然风波使从新西兰进口的部分原料中断;另一方面,国内奶源也比较紧张。”另有分析认为,奶源及终端涨价还包含了夏季高温带来的季节性影响,部分乳企生产线出现减产。

为缓解原奶供应偏紧、价格持续上升的压力,上市乳企近期纷纷展开奶源争夺,采取联姻海内外同行等方式来稳定奶源供应。伊利股份(600887.SH)除投资辉山乳业之外,还宣布同美国第一大乳企DFA展开合作。此外,合生元(01112.HK)、圣元国际(NASDAQ.SYUT)等上市乳企也纷纷出海,针对奶源跑马圈地。

伊利股份昨日披露,出资3.1亿元参股辉山乳业,并通过与辉山乳业的长期供奶合同,稳定东北地区原料奶供应。伊利股份此举被业内解读为增强上游奶源控制力的战略性举措,原奶紧张已成为国内乳品企业目前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龙头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奶源的竞争。

值得注意的是,在辉山乳业的基础投资者中,还有蒙牛的身影。据香港媒体报道,辉山乳业已落实三位基础投资者:挪威银行、伊利及中粮集团旗下私募基金。而中粮则是蒙牛最大股东,持股约27.83%。

据高盛报告,辉山于内地东北液态奶市场占据领先,2012年市占率达13.7%,高于蒙牛的13.3%及伊利的13.2%。这也就是说,谁能“抢”得辉山的奶源,谁就能脱颖而出。

宋亮表示,在中国今天的市场,对乳制品的需求如此巨大,换句话说,谁拥有更多的奶源,尤其是好的奶源,谁就掌握了未来制胜的法宝。

“辉山这些年消费品市场并未搞得非常好,去年大概33万吨,甚至不如新希望,但是奶源建设搞得非常扎实。”一位业内人士也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中粮在奶源上“野心”也非常大,是希望把辉山“拿下”;也不排除后期伊利对辉山会“有更大的动作”,就看两者怎么博弈。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