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2版:大势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2版            大势
 

2013年9月17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企业界热望三中全会
以改革突破发展困局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王世安

企业界热望三中全会以改革突破发展困局

过去三十多年,中国坚持走改革开放道路,经济获得高速增长。但是随着中国经济进入中速增长期,科学、稳健、可持续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内涵,过去主要依靠资源投入驱动的传统增长模式,必将转向主要依靠人力资本积累和效率提高驱动的现代增长模式。在刚刚结束的达沃斯论坛上,中国企业家群体及相关政界学界人士对将于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寄予了厚望。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

希望新政府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改革

风物长宜放眼量,不宜对一次全会寄望太高。希望通过一次全会解决30年的城镇化问题并不现实,但是也寄望新政府能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改革。比方希望一两年内解决北京雾霾问题,实质上伦敦用了30年时间,而北京至少得花20年时间解决该问题。

圣象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郭辉:

期待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宽松的市场环境

近十年来中国的制造业和民营企业环境令人不是很满意,希望十八届三中全会后能有更为宽松的市场环境。从企业角度来讲,之所以高度关注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因为它关系到中国宏观经济的未来走向。即未来的中国采取更市场经济的一种方向,还是采取更行政的方式。过去十年中国制造业乃至整个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均不令人满意,融资环境、外部环境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待遇不同,因此,希望有一个相对宽松的、公平的竞争环境,这样我们对中国的经济、中国的消费市场充满信心。

盘石网盟董事长田宁:

中小企业期待市场更加透明公平

我觉得十八届三中全会将释放好的政策,我希望中国的中小企业以后的创业环境将更好。因为中小企业不是国有企业,本身基础、融资渠道等等方面就相对很弱势,市场竞争中,如果加上不公平的干预,不公平的行政手段,中小企业压力会很大。中小企业解决了90%的就业,创造了60%的GDP,中小企业代表创新的现在和未来,这个世界的积极推动就是靠中小企业的。因此,期待减免不必要的权利寻租,让这些原先需要政府审批的事项,让市场去决定,让市场变得更加透明更加公平。同时更多地保护中小企业的专利品牌、知识产权,这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一定会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

渣打银行:

本次会议将出台整体改革方案

本次会议料将出台整体改革方案,但不会涵盖细节,重点落在政府职能转变和财政改革。原因如下:关键部门的掌舵者都是改革派,如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财政部长楼继伟和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鹤等,这有助于减轻改革的阻力。而鉴于企业改革仍是个敏感议题,预计在三中全会报告中不太可能有清晰路径。

英国投行巴克莱:

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推系列改革措施

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推出的改革政策包括缩小贫富差距、能源以及其他资源品的价格要素改革,国有企业垄断地位改革也将面临重大挑战,因为现在领导层对这个问题的立场还未统一。尽管直接私有化还很困难,但要素市场的自由化意味着对大型国企的间接补贴大幅削减或取消,只要政府继续执行反垄断政策,国有性质就会减弱,而只要大型国企继续亏损,政府出售企业是迟早的事。

BT中国区总裁郭秀闲:

大型国营企业私有化激发BT创造力

当时变成私有化,对BT来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BT那时候就是只有两条路,要么改革创新,只有变化才能够维持我们在世界排名顶尖的这个位置,要么这个公司消失。所以我们选择了去改变,在改变的整个的部署中,我们一方面是在对客户的交付和服务上提升能力,同时我们也对客户的整个的国际市场,包括在每个有机会的市场,进行大量的投资。如果因为生意不好,就不往前投资,不投入人力不提升能力的话,怎么去为更多的客户来服务呢?

天津港董事长于汝民:

国企改革并不意味民进国退

国企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形成了特殊的企业文化,要实现突破是非常困难的。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国企如果不能在体制机制上实现创新,不能与国际企业运作方式进行接轨,就难以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有人讲国企垄断是国进民退,但是改革并不意味着民进国退,改革是国企和民企的双赢,当前的改革既有利于民营企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国有企业的发展。目前为止,必须承认国有企业仍然存在着自身的弊端,比如说经营机制不够灵活等需要改掉,在一个平等的市场条件下展开公平竞争,民营企业有优势发展民营企业,国有企业有优势发展国有企业,未来应该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经济环境。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