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一流高铁维管续航腾飞京沪巨龙———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京沪高铁维护管理公司纪实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钟泽华何振杰
建设一流高铁维管续航腾飞京沪巨龙———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京沪高铁维护管理公司纪实
自行编写的高铁供电设备检修工艺填补国内空白 钟泽华摄
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京沪高铁维护管理调度中心 邵艳摄
2011年6月30日15时,京沪高铁首发动车组驶离北京南站,以300公里的时速,风驰电掣般向上海方向奔去。
京沪高铁巨龙腾飞了!
作为京沪高铁“四电”系统集成牵引供电系统建设者,为京沪巨龙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012年4月15日18时,中铁电气化局京沪高铁“四电”系统集成项目部原班人马华丽转身,组成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京沪高铁维护管理公司,并正式接管京沪高铁1318公里供电系统维护任务,为京沪巨龙腾飞续航。
原铁道部现中国铁路总公司提出“三年内建设先进水平京沪高速铁路,打造维管标准化示范线”的目标。京沪高铁供电系统维管具有定标打样的示范使命,任务艰巨,使命光荣。
理念先行 “建”“管”转身
工程建设与维护管理有着天壤之别。员工思想有着巨大反差。从动辄几千人的“大场面”转变为30余人的“小分队”;从“攻坚战”式施工转变为“绣花台”式维管;从“游击战”转变为了“阵地战”。部分员工工作不适应,但工作性质变化决定思想认识必须转变。
京沪高铁维管公司成立伊始,公司总经理景建民适时提出:“投身于京沪、安心于京沪、成功于京沪”的重要讲话,极大地增强了全员信心。同时又提出“三要三保”理念。即:要系统安全,保运营畅通;要设备稳定,保延长寿命;要双率下降,保品牌形象。先进理念的提出,犹如暗室逢灯,立即为全员指明了工作的方向。
但思想“转身”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要完全实现从粗放式到精细化的管理方式转身、从流动式到固定式的转身、从“粗放型、差不多”到“精细化、标准化”的理念转身。全体干部员工始终面临着彻底“洗脑”、“换脑”问题。
2013年4月,维管公司党委在全公司开展了“讲正气、聚合力、树形象、转观念、改作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活动要求全员彻底扫除旧的施工思想观念、管理模式、行为方式,严格对照维管标准,转变观念、改进作风,以全新的精神状态和必胜的信念,完成京沪高铁维管标准示范线建设目标。全覆盖、无死角式的主题活动,如狂风暴雨般侵入全员心灵,顿时给维管公司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活动半年来,有力地促进了维管公司健康、快速“转身”。
一年多来,京沪高铁维管公司围绕建设“标准化示范线”和打造“行业领先、国内一流的专业化高铁维管公司”目标,不断解放思想、创新管理、真抓实干,逐渐掌握了供电维管的基本规律,形成了一套全新的高铁维管道路,完成了由建设到维管的成功转身。
“洗澡治病”专业定制
京沪高铁客运需求旺盛,运输任务非常紧张,每天开行列车超过100对,日均运送旅客达22.7万人次。对高铁接触网零配件,甚至一棵螺丝钉来说,每通过一列高速列车,都会缩短其寿命。而京沪高铁供电系统有6.5万根支柱、网线4000条公里、27.5千伏牵引变电所26个,其他各类所亭86个,维管任务艰巨可想而知。京沪高铁维管公司专心致力于供电设备寿命的研究。根据京沪高铁运营负荷,不断收集整理每个零部件寿命数据,在全线范围内科学分析,找出规律,对症下药。一年来,公司对京沪高铁制定了专业的维护套餐,科学有力地保障了高速列车安全运营。
标准化集中修。为从源头上消灭因“松、脱、卡、磨、断、裂及几何尺寸超标”等造成的设备故障,维管公司研究制定了“标准化集中修”的方法,即通过整合优势人力、技术、装备等资源,逐根支柱、逐个零部件、逐个螺栓对照标准检查,做到检修工作一米不落、一件不差。按照每年完成1/3检修任务的计划,三年全面完成全线标准示范设备检修。
摸排风险,预防为主。安全是生产永恒的主题。面对京沪高铁1318公里几千万个零部件,如何让每一个零件在状态性稳定,实现时时可控。安全管理团队每月召开安全分析例会,结合季节、天气、温度和数据科学决策哪些最有可能出现问题。排除法的使用大大降低了安全风险。一年来,维管公司制定了19个岗位的安全风险提示卡,形成了“京沪高铁供电系统维护管理安全风险源专题报告”,全线摸排梳理安全风险源41项,对风险源进行监控和克缺。为充分了解设备寿命周期,逐渐探索“状态修”理念;及时总结高铁供电设备使用寿命,达到高铁设备寿命管理的安全理念;不断进行基础数据核实,将故障测距精度控制在500米以内。
专项治理,消除设备隐患。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生产技术团队每月召开安全分析例会,全公司范围专项研究近期设备隐患,以点概面,减少设备故障几率。确立了“纵向看系统,横向看季节”的隐患排查原则,开展了接触网“九防”(防风、防洪、防雷、防污闪、防冰、防锈蚀、防异物、防危树、防鸟害)专项整治活动。通过专项化的排查,有效遏制了因季节变化对设备带来的影响。
整合资源,提升抢修水平。结合京沪高铁实际,维管公司针对地形地貌、假设事故类型以及天气灾害等多方面,编制了17项抢险预案,实行抢修“1+1”大于2的抢险模式,累计进行各种事故应急演练436场次,极大地提高了员工对事故发生的应急处置能力。一年来,从接管初期抢险耗时95分钟逐步降低到现在平均65分钟以内。同时,为缩短事故抢修时间,维管公司在各车站派员值守,并配备便携抢修工具箱,随时添乘动车组参加摘除异物等简单抢修。
标准管理示范引领
维管人的“办公室”设在京沪高铁1318公里的高空处,为了保障高速列车白天运营安全,检修工作昼伏夜出,给检修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所以从维管公司成立之初,便开始着手标准化管理、标准化作业、标准化设备的建设工作。
标准化管理推动维管加速跑。无规矩不成方圆。维管公司成立初期,尤其关注制度建设,成立了文件编写小组。耗时半个月调研研究,拜访原铁道部,走访北京、济南、上海三个铁路局,结合京沪高铁设备型号状态,编写了安全生产体系文件67个管理办法。
特别针对高铁变电电力专业,编写了《京沪高铁电力设备检修工艺标准》、《京沪高铁变电设备检修工艺标准》、《京沪高铁变电设备检修作业指导书》、《京沪高铁预防性试验规程》等管理办法,填补了国内高铁系统检修制度的空白。
同时,结合京沪高铁运输任务紧张的特点,公司高度重视抢修管理的速度和质量,积极联系沟通中国铁路总公司,协商制订了《京沪高铁维管公司接触网添乘动车组抢修管理办法》。本办法的出台,立即产生了效果。
2013年4月24日下午15点10分,八级大风,沧州到德州区间因异物挂网,影响行车。沧州西工区驻站联络员接到抢险电话,拎起便捷抢修箱,车站登记后,立即添乘列车到达现场,摘除两米多长的塑料布,抢修结束,15点55分恢复送电。从添乘高铁列车到处理完毕仅用了45分钟。抢修用时大大缩短。
标准化作业捆出安全好习惯。“今天你标准了吗?”这句话已经成为了工区基层人员相互问候的“行话”。作业标准化是安全标准化建设的关键,是杜绝职工违章违纪的重要保证。维管公司结合人身和设备安全,制定了《一日一次作业标准化规范》,《一次出乘标准化作业》等,发至每一位员工装袋,捆绑至检修全过程。从召开工前预想会、安排夜间检修事宜、填发施工作业票、准备工具材料、车站登记封闭点等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规定和范本,下发半年以来,逐步“捆”出了安全作业、标准作业的好习惯,不按规章执行的人逐渐成了工区的“异类”。
设备标准化夯实安全基础。维管公司成立了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编制了《标准化建设形象建设规范》、《标准化设备管理规程》,同时在下属四个维管段确立了标准化示范变配电所、标准化示范工区。经过半年的建设,选出了苏州维管段郑陆变电所为全线标准化示范所,并通过标准化推进现场会,标准化建设在全线辐射开来。
勇于创新打造品牌
京沪高铁维管公司成立之初,公司总经理景建民形象地比喻:“京沪高铁是腾飞的巨龙,我们就是要让巨龙飞得更稳、更远!”创新在京沪高铁随处可见。
鸟儿惹烦恼,斗争见成效。2012年4月15日,公司刚成立,事情千头万绪。偏偏被个鸟儿事弄得焦头烂额。原来春天是鸟繁殖的季节,高铁线上空旷安静,有些支柱顶端的棘轮框架镂空结构,被鸟儿选为安居乐业场所。随之问题就来了,鸟窝捅了又搭,越搭越多,频频造成线路跳闸,影响行车。公司立即组织专题会议,加强人工处理。同时立足创新,多方论证,站在设备结构的角度,开展了创新,研制并大量试装了棘轮防鸟装置、风车式驱鸟装置和涂抹趋避剂。2013年公司又陆续推出了电动驱鸟装置和超声波驱鸟装置,坚决和鸟事斗争到底,通过两个春天的鸟窝数量对比,同比减少了近60%,取得了明显成效。公司对鸟巢的整治方案得到了铁路总公司的认可,并推广到全铁路系统。
人杆“对话”,高铁接触网有了电子姓名。由于接触网设备数量繁多,且在夜间维修,在维管实践中经常将检修、检测、巡视数据搞混、遗漏。针对此问题,维管公司采用NFC无线通讯技术(非接触式点对点数据传输技术),将芯片与杆柱挂钩,把每个接触网杆的设备状态、检修状态存入手持终端。检修人只要通过终端和芯片对话,即可自动生成检修、检测、巡视数据的记录和报表,同时可上传云端,方便双向互动,极大提高了维管的效率。
哪里有创新哪里就有生机,哪里有创新哪里就有活力。公司在短短一年多的维管实践中,持续创新,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自主编写填补了国内高铁变电电力检修工艺空白、协助制定了添乘高铁抢修办法、在济南建设维管调度信息中心、引入高铁供电监测“6C”系统等等……
如今,京沪高铁维管人在1318公里的线路上,不断探索高铁维管新模式,不断创新高铁维管新方法,通过建设一流的高铁维管,持久续航腾飞的京沪巨龙,保证了京沪高铁的安全运营,正在谱写新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