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环保部门调查后坚称没有发现排污井,但是地下水的质量却悄悄发生了改变。山东省环保厅与记者部主任邓飞的一场论战将公众目光聚集到深井排污这一环保“罗生门”。
深井排污,一场地域性环保罗生门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闵云霄
深井排污,一场地域性环保罗生门
王利博制图
9月8日,山东省环保厅通报了春节以来关于被举报用“高压泵深井排污企业”的调查情况。调查企业共25家,山东环保厅表示,并未发现高压深井排污的情况,针对调查企业存在的其他环境问题,环保部门作出了停产、罚款等处罚。
早在2013年初春,山东已经颇不宁静。一条关于深井排污的微博搅动了众多网民的敏感神经,山东省、潍坊市两级环保部门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豆浆越煮越清”
今年2月下旬,《中国企业报》记者来到潍坊市昌乐县东部,初春的朱刘镇格外宁静。宽广的水泥路连接着万庄村、钱家庄村等多个村寨,家家户户都是几百平方的四合院,远远望去,漂亮而错落有致,少数人家甚至有别克、本田等高档轿车。
颇不协调的是,万庄村与朱刘工业园区一墙之隔,抬起头来,看见的是灰蒙蒙的天空和高大的烟囱。该区形成了煤焦油深加工、粗苯加工、减水剂生产等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力争2015年内规模以上企业主营收入突破1000亿元。
经济高速发展的目标之下,村民不仅饱受粉尘的袭击,地下水的质量也悄悄发生了改变。“工业园区建起来后,我们井水污染越来越厉害,种植的蔬菜城里的人都不要,水果也不要”、“很多麦苗也长不起来”。万庄村一农户家,10多个村民正兴高采烈打扑克,但提起地下水污染,他们异口同声地抱怨。
记者准备品尝从地下打上来的井水,村民们哄笑起来:“很多人一喝就拉肚子,你小心点。”在该村,记者取样的5口井水均有异味,喝后舌头明显有不适感。
魏家村李国富曾经在朱刘工业园区一家企业上班,他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原来所在的化工厂曾使用过深井排污,但后来排污点上建成货运场,下岗后无法确认排污是否还在进行。
在潍坊临朐县东城区丛家沟,情况与昌乐极为相似。多村庄均分布在东城工业园区下游,有的仅是一墙之隔。园区开始投产后,地下水也开始被污染,锅底的水垢越来越多。
“因为自来水费钱高,所以洗碗洗衣服都用家里的井水。”丛家沟村丛纪忠告诉记者,“地下水污染后,用水煮豆浆,煮着煮着,豆浆会自然清了。”
《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得知,山东蓝帆新材料有限公司开始投产时,曾向村民买过一口20米左右的深井取水给员工使用,随后该井被废弃。2012年秋天,村民发现该井水位上升,怀疑蓝帆公司将污水排往地下,蓝帆公司声称是自来水回流,目前该井口已密封。
《中国企业报》在采访期间,临朐县环保局工作人员提出要给记者一些差旅费,希望离开临朐往其他地区采访,其扮演的角色让人寻味。
“深井灌注”监管难题
在潍坊,随处可见墙上张贴的打井小广告。《中国企业报》记者以当地企业名义联系多个打井队准备打排污井,他们都答应能完成。一位姓马的师傅告诉记者,潍坊一般地下水层深度为30到60米,日可灌注污水的规模为20到30吨,更深一些的井可到600米,注水规模可提至数百吨。
据他介绍,一般情况下,打井的价格根据地质条件的不同,每米在100到250元不等,一个井完工后费用大约几万元内,多数企业都能承担。在当地,地下打井队不下10支,一般由二三人组成。
“我们要相信科学,但不要迷信科学。”中国地震预测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徐道一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地下的情况非常复杂,以现在人们对地质构造的认识,尚不能把地下水的分布描述得特别清楚。如果盲目地把污水灌注到某个地层,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做法,“美国使用这种技术才50年没有问题,这个时间太短了”。
但是,现实中立法的先天不足加上执法的软弱无力,让地下水污染最终越来越严重。业内人士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企业向地下排放污水,比向地表排污更隐蔽。即便被发现,很多时候仅仅罚款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了事,对于一般企业来说,违法成本并不高。
“从技术角度,深井灌注、深井排污都值得研究,我们应当探讨。但我的疑虑是,在中国,连地表水排放的管理都非常混乱,我们是否有足够的力量管理地下排污,是否有能力避免深井灌注成为新的污染源头?”民间环保机构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说。
一个尴尬现状是,一边是对企业的任意偷排监管不力,另一方面如果按照“深井灌注”的规范技术,我国尚未制定专门的管理法规或者规章,也没有建立起深井灌注的环境管理体系。
但是在争议之余,不少地区和行业已经开始利用深井处置污染物。
据2011年中国人民大学环境管理法规建设专题研究组调查得知,大庆油田开展了含氰污水深井回注技术研究,并解决了油田聚合物工程74万吨含氰废水/年的地面纳污问题。江苏省金坛市在西气东输工程配套建设工程中共建设有14口盐穴井筒和6口盐穴腔体,用以储存天然气,用于季节和应急调峰。重庆卤水化学处理后的废水废渣集中配成一定体积浓度后,注入距地表3000米深,直径80米,容积约20万立方米的大溶腔中,废水全部回用而不返渣。该技术打算在国内井矿盐区推广应用,但后来因为有风险被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