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仓鼠患”背后潜藏多少猫腻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徐锋
“官仓鼠患”背后潜藏多少猫腻
央媒近日披露,在湖南、湖北、四川等地,一些中储粮委托的承担托市收购任务的企业,大量采购进口转基因油菜籽和转基因菜油冒充国产菜籽油,流入国储库,骗取国家补贴、赚取巨额差价。对这一传闻,中储粮表示,决定在前期责成有关分公司自查的基础上,组建3个专项检查组进行严查。
又是中储粮。不知是负面新闻的“马太效应”,还是深层病根的“总发作”,总之中储粮系统近来接二连三被曝出糗事。这真是一种无奈和讽刺,一个承载了非凡政策善意的“特殊政策性企业”,却出现种种超越底线、欺上瞒下、骗取国家巨额补贴、侵害农民微薄利益的乱象,实在不应该,也与成立这一机构的宗旨和使命背道而驰。
硕鼠横行,必有“猫腻”。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公理。“猫腻”何在?要么,猫在打瞌睡。这只打瞌睡的“猫”,可能是无形的,其表现形式是制度的缺失和不健全。比如,对于中储粮这样一个巨无霸央企,国家粮食局只是在业务上对其进行指导,但由于二者同属副部级,指导力度可想而知,而地方政府对它也没有日常监管的权力。最基本的监管框架、领导轮换制度都存在“顶层设计”上的漏洞,也难怪硕鼠局部猖獗。
这只打瞌睡的“猫”,也可能是有形的,其表现形式是监管的麻痹与不作为。在李长轩担任分公司总经理的十多年间,中储粮总公司很少过问分公司人事、管理等方面的情况,有时派人下来检查,也只是领着去几个管理比较好的粮库看看就走了。监管的乏力乃至空白,让人喟叹,河南分公司的集体沦陷也就不难理解。
要么,猫鼠结了盟。从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的惊天窝案来看,到底是总经理李长轩的“湿鞋”在先,还是下级直属粮库的腐败在先,已经无从考证。但毫无疑问的是,身为分公司的最高监管者,这只猫没有起到最基本的防鼠、捕鼠功能,相反,它还深深地与鼠“相知相爱相守”了。
很显然,在这种“境界”下,猫和鼠的角色边界已经模糊不清,本来负有监管职责的上级之“猫”,因为自己亦已沦为硕鼠,因此对下级之“鼠”的行径或者是心有戚戚焉,或者是结成“利益对子”、“攻守同盟”。这种监管上的放任、放纵乃至监守自盗,在“白条事件”、“转圈粮骗取补贴”等事件中,均影影绰绰、依稀可见。
此情景下,对此次假冒国产菜籽油风波,有必要以“最坏的想象”进行彻查,以充分的事实和依据来打消公众疑虑。推而广之,其他实行垂直管理、身份模棱两可的“中储粮式”特殊企业(如烟草、盐业等),已经披露的“鼠患”背后,是否同样存在“猫腻”?“猫鼠同笼”架构是否科学?同样值得反思。(文章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