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声音:中国经济正经历深刻变革
来源:中国企业报
一线声音:中国经济正经历深刻变革
四川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民企需更多支持和关心
刘永好
这次中国企业500强发布,民营经济在500强里面有191家,而国有企业有310家,在中国和国有控股企业仍然是占到大企业的主体部分,进入中国500强民营企业利润只占中国企业500强的14%,国有和国有企业利润所占85.91%,也就是说中国大企业仍然是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
很多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民营经济已经上交国家的税收50%—60%,投资额已经占到60%—70%,解决就业占到70%—80%,新增就业差不多90%,不管是投资、税收、就业,绝大多数是民营企业,为什么在中国企业500强这个体系里面,民营经济所占的比重确是比较小的,而民营经济所占的利润比重只有14%呢?说明中国的大企业绝大多数还是国有和国有控股的企业,而民营企业仍然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人数众多,但是他们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重大的贡献,包括了就业、税收、新增投资。不能忽略这些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要给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更多的支持,国家颁布非公有36条,提出非公有制经济跟国有经济一样的重视,一样重要一样的地位,这非常好,希望各级政府能够多一些关心民营企业和小微型企业,使他们茁壮成长。希望有一天,中国经济500强颁布会上,民营企业所占的比重超过或者达到50%,利润达到或者超过50%,那时候中国民营经济地位就更加明确了。
埃森哲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钱蔚:提高生产率是中国经济发展关键
钱蔚
中国经济已经发展这么长的时间,当中很大一部分是靠着投资和人力红利得到的,但是近两年,人口结构和劳动力存在问题,投资也碰到了瓶颈,消费还是拉动不起GDP的增长。
提高生产率是中国未来经济成功发展关键。中国经济经历这样四个过程,一是人口经济,农村人口大量移到城市,城市的农村人员进入到制造业已经过去了。二是通过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发展和高效的大生产来做,现在做的是其中一部分。接下来以企业为发展中心经济体,源于企业高效生产率的提高,未来是通过附加价值增加达到的。
中国企业生产率到底是什么样的?宏观、行业和企业,我们也做了一个统计,1990年到2000年,中国生产率提高和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进行比较,这两年生产率提高是很大的,2.78%,原来生产率很高,提升是比较困难的,美国只有0.48%,日本只有0.24%,但是从绝对值来看,我们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相当落后的,只有美国的1/4,只有日本的1/3,提高程度还是可以提高很多的。
从行业角度来看,很多年生产率提高了,对行业的增加是有帮助的,但是也可以看到,大部分的企业很多是负增长的,这个行业是增长的,靠投资和资本拉动,但是实际上增长当中生产率的贡献是年年下降的,提高劳动生产率具有很大的提升。行业生产率的提高和净收入的增加其实还是呈相关的关系,这两个方面还是成正比的关系。
每个企业到底如何提高生产率。第一,组织管理,组织效率的提高。由于企业身份没有确定,到底是扮演执行者,还是领导者,这时候就会造成劳动生产率的下降,这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第二,人才管理,最后,如何提高自己的附加价值。
中国企联副会长、金蝶国际软件集团董事局主席徐少春:最激动人心的时代已来临
徐少春
有人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有人说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我认为这是一个最激动人心的时代,人们的渴望就是这个世界上进步的最大力量,新世纪的大幕即将揭开,整个社会的正力量正在孕育中生成,中国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自信过,我坚信不疑。未来十年将是中国企业以及中国企业家真正赢得世界尊重的十年。
企业家要有一颗平常心,经济走势是波浪中前进的,有波峰,也有波谷,在经济上行时有机遇,在经济下行时更有机遇,企业家要平衡好自己的内心,在经济上行时不要贪大求全,在经济下行时,也不要谨小慎微,越大的企业,企业越要创新。企业家就像指挥家一样,随着音乐、经济灵魂的起伏,要能够挥洒自如地指挥千军万马,有节奏的前进。如今,我们进入了云时代,企业的转型与商业模式的创新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今年6月钱慌事件,不是真正缺钱,而是把钱放错了地方,这是信息的不对称,这是金融体系存在较大的结构问题,这给金融与互联网的结合提供了机遇。商业世界也是信息世界,互联网正以颠覆传统行业和商业模式,互联网商业信息更快速、更透明、更对称,企业获取和使用信息的成本更低,互联网正在重塑商业世界。在当下我们要么拥抱互联网,要么被互联网颠覆。
中国企联副会长、绿地控股集团董事长张玉良:转型升级决定企业命运
张玉良
转型升级是宏观经济和微观个体必须共同面对的课题。如果说,能否成功转型升级,对国家而言决定着经济发展的“快与慢”,那么对公司而言则往往决定着企业的“生与死”。一家企业,尤其是一家大企业,只有准确把握长期性、结构性的趋势,并因时而动、顺势而为,不断把资产和资源配置到成长性强的行业、市场和商业模式中去,果断推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与此相反就会被市场所淘汰。“三化一合”四个方面值得我们大家重点关注:
第一个趋势是信息化。当前,信息化正在重新塑造企业的业务模式、客户管理、供应链管理和产业链整合。信息化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革新,更是一种商业模式的革命。大企业只有积极拥抱信息化,融入信息化,才能在新的游戏规则下实现持续成长。
第二个趋势是平台化。平台效应的本质在于,以平台为载体,通过汇聚和集成资源,沟通上下游产业链,使关联各方增值,同时实现平台自身增值。只要找到理想的切入点,形成合理的商业模式,传统产业也能诞生一大批高成长性的平台型企业。
第三个趋势是国际化。当前,海外资产价格较低,正是开展海外投资的绝佳时间窗口。国内的大企业应该放眼全球,勇于到更大的地域上去开疆拓土,到更大的市场上去建立自己的品牌影响力,真正做到“配置国际一流资源,分享全球一流市场,成就世界一流企业”。
第四个趋势是产融结合。中国企业的金融化是“不足”而不是“过度”,金融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还有巨大的空间。
中国企联副会长、中国北方工业公司总裁赵刚:建立质量效益型发展模式
赵刚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的变化,世界经济进入到深度调整转型期,经济低迷成为全球经济新常态,依靠要素投入和规模扩张的外延是增长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加快转型发展方式刻不容缓。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核心,全面推行全价值链体系化的精益管理战略,为建设国际一流防务集团和国家重型装备、特种化工、光电信息重要产业基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坚持创新驱动,提高核心竞争力。创新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必须有强大的技术能力作支撑。同时,还要积极探索商业模式创新,使科研成果更好地转化为被用户所认可的产品,解决“有产品没市场、有创新成果没有商业成功”的问题。
二、深化结构调整,推动转型升级。实施大规模的内部资源重组,在重组并购中始终坚持两条原则,一看是否有利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二看是否有利于提升军民融合发展能力,严格控制核心业务之外的投资,严格控制多元化冲动,坚决摒弃单纯追求规模的重组并购。
三、推进精益管理,提升价值创造能力。把经济下行的压力转化为加强内部管理的动力,结合集团公司的业务特点和管理模式,全面推行全价值链体系化精益管理同时实施“精品工程”,全面提升全集团上下的质量意识。
四、立足人才强企,面向海内外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确保每一个重点发展的领域都有领军人才。另一方面,大力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明确提出“拆除隔离墙、掀掉天花板”,使技能人才向上有晋升通道,横向可以进入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序列,为有创造力的员工提供蓝天白云的浩瀚天空,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
中国企联副会长、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赖小民:创新加稳健是企业发展关键
赖小民
企业做强的标准,除了规模,有两个指标是非常关键。一个是软实力,一个是硬实力,硬实力有两个指标,一个是利润,一个是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大的就是看利润强不强。再一个看国有资本能否保值增值,这是最重要的硬件指标。
企业发展要创新,一是思想观念的创新,体制机制的创新,发展模式的创新,业务平台的创新,产品与服务的创新,再一个就是管理的创新,再一个就是企业文化的创新,队伍建设的创新,这八大创新一直引领中国华融在不断前进,在不断改革发展当中,因为创新是民族灵魂,也是一个企业发展不竭动力,更是企业利润的根本来源,华融两百多亿的利润,我们注重的创新,存量加增量,资产管理靠资本运作,钱生钱实现更大的发展。
光创新不行,必须要加上稳健。稳健要注意八大关系,质量与效益的关系,利润、效益和风险的关系,创新与合规的关系,总量与结构的关系,集权与分权的关系,调整与快慢的关系,当前与长远的关系,企业发展成果与员工共享的关系。作为一个企业,要正确处理好八大创新和八大稳健的关系,这样的企业才能做强作大。
联瑞集团总裁谢旭辉:政府转型升级必须走在企业之前
谢旭辉
企业的转型升级,有一个非常的前提,政府转型升级必须要走在企业升级之前。
现在政府部门重视创新,也很重视经济的转型升级,给予很多政策的,但是在我们看来,我们还是没有完全下定决心走完全的知识产权化之路,虽然知识产权创新创造在增加,但是在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与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我们有太多的事情要做,要培育创新的氛围和生态环境,政府要完成转型升级,重点就是在两个方面:第一,服务型政府。第二要打造高效开放型的服务团队,尽可能减少审批的程序与流程。第三,中国企业转型升级是不能搞穿越,如果搞穿越,那么绝对不能够实现我们希望达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目的,希望企业不要把转型升级简单等同于实用新型,转型升级是原来行业不好做了,直接转行不叫转型而叫转行。对中国经济通过在本身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成为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转型升级,包括技术和生产工艺,还有流程制度和管理创新。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从技术与品牌着手,否则会出现王老吉必须靠抱养加多宝才能成长的尴尬。思想不能升级,人就没办法提升,创新与技术之光就没办法完成,也就是说企业转型之前先让思维观念转型,升级之前必须要让内部管理升级,要真干,否则一切都是笑谈。(本报记者张博)
(本组观点除署名外均由本报编辑根据会议速记摘编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