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是中东地区的经济和金融中心,未雨绸缪、永不满足、务实奋发是迪拜缔造奇迹的重要因素。如今的京津科技谷,已经成为一种影响科技型企业、影响未来生活方式的“迪拜式”的积极力量。
京津科技谷:中国式“迪拜”引央企纷至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丁国明万斯琴
京津科技谷:中国式“迪拜”引央企纷至
京津科技谷园区鸟瞰图
成立6年以来,京津科技谷共引进企业600余家,总投资超500亿元,正在促进和引领着天津武清区的转型与升级。实际上,它的意义还远不止如此。这个央企和地方结成的超级组合正在发生强大的集聚效应。
“京津科技谷要名副其实,我们希望聚集京津两大都市最有价值的科技、人才、智力资源等优势,转变为环渤海乃至全国科技型企业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的首选载体,成为中国最大的科技型企业产业化基地。”8月21日,京津科技谷总经理刘钢向《中国企业报》记者描绘科技谷未来的发展方向。
“实际上,我们的最终梦想就是将它打造成‘京津之间的迪拜’。”面对记者,刘钢满脸自信地说道。迪拜是中东地区的经济和金融中心,未雨绸缪、永不满足、务实奋发是迪拜缔造奇迹的重要因素。如今的京津科技谷,已经成为一种影响科技型企业、影响未来生活方式的“迪拜式”的积极力量。
央地战略合作升温
打造资源高地
据记者粗略估算,仅在今年8月份,就有近40亿元的项目落户园区,与央企的合作更是快马加鞭。
对于8月30日将在北京召开的与部分央企恳谈交流会,刘钢显得信心满满,他的自信来自于和中国钢研集团还有中航工业集团等央企的愉快合作。
由中国钢研集团投资建设的项目坐落于京津科技谷产业园区西区福远路西侧,规划总占地2000亩,计划总投资200亿元。将建设成为以新材料、自动控制技术等为主,及“产、学、研”为一体的产业地等,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432亿元,税收32亿元,可吸纳就业3万人。
此外,中航工业旗下的贵航股份投资的贵航产业园项目已建成投产,贵航红阳、华阳电器、万江机电三个项目总投资20亿元。中航工业陕西局拟投资的飞行环境检测中心项目,正在积极接洽阶段。
刘钢认为园区要实现新成长,不仅要敢“想”,更要靠“创”,因此,他更愿意用“打造科技型企业成本洼地,服务高地”来定位京津科技谷。
“对于央企来说,更多的是看园区的服务、软环境以及有没有明确的理念。”刘钢清晰地认识到央企的需求,“以中国钢研为例,实实在在说这是我们与天津滨海新区竞争来的。我们之所以能中标,得益于两条:一方面是有非常清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令中国钢研耳目一新;另一方面是我们优质的服务,给投资者带去的是一种真心实意,真情实感。”
“我们不欺骗人,起初园区配套设施不行,我们就得说实话。”谈到最初的困难时,刘钢向记者介绍说。事实证明,这种以诚招商的方式为园区带来了新的合作伙伴,首钢集团功能性新材料研究院就是中国钢研介绍来的。
诗意地栖居
烫金的城市名片
如果没有京津科技谷,中小型科技企业不会和这座先天营养不良的城市发生如此亲密的接触;如果没有京津科技谷,武清不会有如此流光溢彩的一张城市名片;如果没有京津科技谷,许多人将从来不曾料想“生态诗意栖居”可以变成现实……
京津科技谷栉风沐雨、昼夜兼程,以一个企业之力,建设了一座“生态的科技型企业产业化城”,将北京与天津之间的一片荒野滩涂变成了一座科技之城、生态之城、人文之城,提升和影响了一个城市的功能形象与精神气质,并成为一支引领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力量。
央企的入驻为京津科技谷带来了新的力量。而央企更是对京津科技谷发展中的几条模式津津乐道,其中之一便是“1+N”的发展模式。正是对产业领域选择的合理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成就了京津科技谷的高速发展。
所谓“1+N”的发展模式,也就是在一个科技谷内建N个主题园区,每个主题园区都围绕一个或相近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并在每个主题园区内统一建设以研发、检测、信息认证、外贸服务、技术交易等为主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满足各企业职工生活所需的吃、穿、住、行一体化设施的后勤保障服务平台,供所有入园企业共同使用,使企业专心致力于生产和经营两个主业,更快、更好地成长。
“到现在为止,这个园区科技型企业总体有600多家,基本形成了几个发展区块:一是新材料板块,特别是以中国钢研集团为主的金属新材料;二是航空航天板块,是以中航工业旗下的贵航集团北方基地和陕航天津基地为代表;三是电子商务板块,包括国美、苏宁云商等,仓储、物流、数据中心,呼叫中心等都放在这……”刘钢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
通过京津科技谷一个个板块的强力推出,园区被迅速激发、壮大起来。随着产业化进程的加快、产权一体化发展机制的形成,园区将适时地将金融和人才引进来,实现五位一体。通过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投资和运营成本,最大效率提高企业主业成长壮大,能够迅速占领市场,将园区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
新商业畅想
“京津之间的迪拜”
京津科技谷诞生时曾被定义为“工业开发区”,但刘钢坚持认为,就算是工业区,也要有好的环境,适宜人们在其中工作和生活。曾经有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想进驻园区,刘钢毫不犹豫地否决了这一动议。
6年来,每当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发生矛盾时,科技谷总是以企业和人们工作、生活的良好环境为本,经济需要服从园区企业和居民的需要,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
从没有资源,到再造资源,京津科技谷填补了本地经济的空白,使武清突破了发展限制,迅速走在全国产业园区建设前列。“实际上,我们的最终梦想就是把这打造成‘京津之间的迪拜’。”刘钢向记者谈起这个梦想时满脸自信。
早在2007年,刘钢就提出“田园里的都市,都市里的田园”的设想。如今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个已经较为成熟的京津科技谷,正朝着刘钢当初对园区的定位而坚定地推进:充分发挥地缘优势,依托北京、天津雄厚的科技资源,以科技型企业产业化为龙头,带动京津两地教育研发同步发展,实现一种跨地区、跨地域、跨行政区域的产学研一体化模式。
“这个定位不是心血来潮想的,而是经过反复论证的,京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共1000多所,从科技角度,我们有这样的条件。”刘钢解释说。他希望京津科技谷的贡献力不只体现在完善城市居住的休闲功能,丰富城市文化的旅游元素,更多的影响力应该是能够渗透到城市精神、公众意识与城市文化脉络中。
营造诗意的创业和人居环境,除了追逐绿色与自然,京津科技谷也在追求高雅。“在建园初,我们有一个宗旨:让投资者在享受创业的同时享受生活。千方百计把软硬环境搞好,改变传统开发区工厂聚集体的观念,打造中国当代科技型企业的产业新城。”刘钢欣喜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