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的
企业舆情管理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王国宏
新媒体环境下的企业舆情管理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第四、第五媒体登上时代舞台,并赋予媒体以更加强大的力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新媒体时代方兴未艾。在这个新媒体环境下,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一起作为危机事件信息的采集者、发布者乃至追踪者,同时,由于网络新媒体较之传统媒体表现出传播速度快、内容丰富、交互共享性强等优势,在各类企业危机事件中,网络新媒体成为了企业危机的放大器、滋生地。我们可以看到,在众多企业面临的舆情危机中,正是许许多多个人意见式、感受分享式、调侃式、揭露提醒式的小帖子、邮件或博客文章,使得某些事件迅速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并引来传统媒体的大规模介入。同时,网上舆情还出现了由虚拟网络向现实空间“扩散”的趋势,甚至从网络监督、网络维权发展到“网络审判”、“网络暴力”等。可见,网络新媒体在企业舆情危机处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对企业来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品牌也是生产力,形象也是生产力。譬如企业出现负面舆情,如果应对失当,不仅会导致企业声誉受损,也会导致股票贬值、产品滞销等经济损失;不仅会导致单个企业声誉受损,也会导致整体集团声誉受损。这就要求国有企业领导者必须紧跟时代要求,创新思维,重视对非正规式网络信息,正视网络舆情对企业的各种批评,提升网络舆情应对能力,以快速应对网络舆情对企业的挑战,积极探索国有企业管理的新模式,进一步完善舆情监测、研判、处置机制,抓好负面舆情处置工作,制订应急预案,抓好事前防范、事中积极应对、事后形象修复,充分发挥舆情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独特作用。
要不断提升舆情监测实效性。及时全面地掌握舆情信息,需要更加科学的方法。企业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设科学、高效、规范运行的舆情监测体系,强化专业化监测能力,积极调动专业团队人员的积极性,实行舆情信息的动态报告和跟踪,结合自身生产经营特点和品牌形象设定要监测的主题词,利用关键字布控和语义分析,自动分类和聚类,识别敏感话题;也可以从新闻出处权威度、评论数量、发言时间密集程度等方面出发,识别出给定时间段有关企业形象和品牌的热门话题并对其进行追踪,针对重要时间节点,有策略地实施定向、定点、实时监测,确保新闻事件、社会热点和其他重大动向第一时间纳入监测体系,减少危机情境的攻击力和影响力。
要重视对舆情信息的分析研判。舆情监测工作应当形成更加立体丰满的工作模式,既要重视常态化建设,也要做好突发事件准备;既要重视信息的搜集,也要注重趋势的研判;既要重视监测的形式和平台,也要重视队伍的建设和完善,在各项工作协调中形成良性互动与补充。对社会关注的重要热点舆情进行连续跟踪,结合各类媒体的不同视角、态度,进行综合评价研究,总结规律、分析趋势、制定措施,形成客观全面、价值显著的舆情监测报告。
要科学应对舆情危机。许多企业管理者在应对舆论危机时,因为公关不力,使得本不大的问题四处扩散,以至于最后深陷危机之中,难以自拔。面对这种局面,企业第一要做的就是诚恳和坦白地面对公众,进一步开放信息,增加透明度。特别是面对公众的质疑时,既不能危言耸听,也不能漠然置之,应坦诚客观面对,尊重事实,找准问题的关键,一定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要犹抱琵琶半遮面或者沉默寡言,要知道,任何遮掩都会阻止危机的顺利解决,都会对企业的美誉度造成伤害。面对传播手段和舆情生态的新变化,企业需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坦诚的态度,在第一时间内对事件进行理性分析,正面阐明立场,排除流言扩散,要及时与传统媒体联系,加强通报与沟通,发挥传统媒体的引领作用。必要时要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通过专业的新闻发言人对外发布通稿,主动接受各界善意的批评和监督,主动与新闻媒体打交道,主动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交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不断增进公众对企业的理解和认同。可以采取新闻发布等形式,以速报进程、慎报结论的原则从事件发生开始就发布新闻,公开向公众说明、解释情况,不仅可以缓解公众的紧张情绪,取得公众的理解和信任,而且还可以树立起负责任的企业形象。
要重视对舆情危机的事后修复。许多企业管理者认为,在危机处理后,危机风暴已经过去。但是,如果企业危机未能彻底处理好各类危机因子,会使企业危机的残余因素发酵,使危机进入新一轮酝酿期。因此,要重视对舆情危机的事后修复。企业要随时把握各方面的舆论动向、关注点、态度和观点的变化,采取各种措施使各方面满意,从而将事件淡化,转移舆论和事件的关注点,并在危机得到控制和缓和后抓住机会转化危机,使危机成为企业品牌宣传的机遇,从而恢复和提升企业形象和声誉。要通过主动进行新闻发布等形式,准确设置主题,精心准备口径,主动发声、及时向社会公布真实情况,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加强热点问题引导,切实增强新闻发布的权威性、及时性和有效性。同时,要积极挖掘企业所蕴含的社会价值内涵,在新闻宣传中更多地注入文化元素,更多地彰显企业的社会价值追求,积极开展正面宣传,多角度展示优秀企业形象,有效引导网络舆论,形成企业发展的正面舆论场。
企业必须正视网络舆情对企业的各种批评,重视网络舆情对产品质量的关注,提升网络舆情应对能力,以快速应对网络舆情对企业的挑战。网络传播对企业而言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随着企业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提高,网络必将成为企业展现自身形象的新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