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2版:大势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2版            大势
 

2013年8月27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企业是上海自贸区创新的真正主体

来源:中国企业报  

企业是上海自贸区创新的真正主体

(上接第一版)中央政府此次特意强调,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政府经贸和投资管理模式创新,应该就有对此方面弊端的警醒意味。

严格地说,自由贸易区在中国是一个新生事物。根据1973年国际海关理事会签订的《京都公约》的定义,狭义上的自贸区即指一国的部分领土,在这部分领土内运入的任何货物就进口关税及其他各税而言,被认为在关境以外,并免于实施惯常的海关监管制度。从目前已经披露的设计方案来看,上海自由贸易区将试行人民币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扩大服务业开放、税收更加优惠等政策,探索对国际人流、资金和货物的全面开放制度。这对现有的市场服务和政府监管水平都提出了巨大挑战。

商务部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说以开放促改革,促什么?就是促政府尽可能少管,特别是管不好的事情不要管,让市场主体自由进入、自由退出、自由竞争。比如像中美BIT谈判,涉及负面清单,准入前国民待遇,就是禁止的说清楚,不禁止的可以随便干。”

此言可谓一语中的。“大市场,小政府”乃现代市场经济的应有之义。历史和实践已经证明,政府从来都不是资源配置的最佳机构。即使政府短时期内的政策规划能够胜过市场,长远来看,也会输给市场。在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回答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有关国家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问题时亦表示,要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并直言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

在笔者看来,上海自贸区建设,同样需要这种劲头。这块“试验田”能否形成与其它地方不同的“耕种”方法,真正像起始于35年前的那场改革一样“杀出一条血路来”,为全国性的改革破局带来巨大的示范效应,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我们能否给以企业更多的自由空间,能否把制度创新的主导权真正还给企业。

相关政府部门能否管住自己过去“闲不住的手”,顺应市场的需求,为市场服好务,而不是由政府部门按照自己设计的理想模式去指定创新主体,发展创新产业,设计制度创新,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自贸区建设的成败,乃至未来中国改革的方向。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