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2版:大势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2版            大势
 

2013年8月27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境内关外
上海自贸区释放制度红利信号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王敏

境内关外上海自贸区释放制度红利信号

回过头来,一个大失误就是搞经济特区时没有加上上海。要不然,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

———邓小平在武汉、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

8月22日,商务部通报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试验区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

“这次自由贸易区启动所追求的目标,不再像2001年中国加入WTO时所产生的以商品贸易为主的开放效果,而是将以‘要素自由流动、自由贸易’为主导的高层级的开放水平。”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对将要建设的上海自贸区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为什么是上海?

2005年以来,上海、深圳、天津等地都向国务院及各部委提交了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园)区转型的建议,之后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也对这些地区进行过调研。

2013年3月份,李克强亲赴上海调研。鼓励支持上海积极探索,在现有综合保税区基础上,研究如何试点先行,建立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完善开放型经济体制。

7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方案。

“上海自贸区获批的速度、动作之快,确实有点出乎我的意料。李克强是今年3月份来的上海,不到半年时间自贸区就已经获批了,这个速度是惊人的。不仅如此,这次国务院还向全国人大提出,有些法律在自贸区停止执行,这是前所未有的。”8月23日,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乔依德如此表示。

为什么是上海?为什么获批速度又是如此之快呢?

乔依德告诉记者,这个问题已不再是上海一个地区的事,要从更高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跟深圳来对比。30年、20多年前深圳开放时,中国自信心还不是很强,当时主要是想通过深圳看一下港澳,看一看,能行就行,行了就推广到全国,不行也没什么。

“后来,不知大家记得不?邓小平文选里有句话:当时我们犯了一个错误,就是没有开放上海。当时,上海的GDP占到全国的1/6。现在回过头来看,之所以当时没有开放上海,是自信心不够造成的,就是因为怕乱,怕发达地区开放后一旦乱了不好收拾。而这次明确地表示要从发达地区做起,凸显出新一届政府的自信。”乔依德分析。

“现在,中国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处于经济转型阶段,中低端制造业更是打遍全球无敌手,在这种情况下,再来一个开放,眼光和要求跟以前是不同的。”乔依德表示。

尤其是,现在全球经济大环境跟20年、30年前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当初,刚好是跨国公司产业转移的时期,他们的主要目的是想利用廉价劳动力;而现在,情况不同了,2008年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面临着高失业,美国希望制造业回流,外部环境发生很大变化。针对这种大环境,再简单地用以前的招商引资政策肯定不行了,我们的要求和眼光也要放高。

再看看国外的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它不是很简单的税收优惠和产品准入,现在已经从更高的角度,以规则为基础来运作了,比如说用工规则、环保标准、非关税、国有企业等更高的标准和规则。这时候设立上海自贸区,更多的考虑是跟国际上这些规则接轨,成功了推广到全国。

“这样来看,就很容易明白国务院为什么要停止自贸区原来的一些法律法规了,目的就是要让你们在这28多平方公里内先试先行,跟国际上最先进的东西接轨,由此也可以看出,中央的决心是很大的。”乔依德告诉记者。

“28.78平方公里不是一个小数,都是重要的地方。这四块以前就有联系,虽然地方不在一起,但是放到一起规划管理的,这是两三年前为了整合资源这样做的。以前已经零零碎碎做了一些工作,这次中央来推,也可以说是水到渠成了。”乔依德表示。

金融方面有大动作

在孙立坚看来,国务院此时推出上海自贸区,有两点值得特别关注:一是意欲改变过去政府主导的经济转型发展模式,放弃过去单靠产业振兴计划等“政策红利”来扶持经济的做法;二是通过今天放松管制、强化市场化机制改革的做法,向社会提供摆脱经济低迷所需要的“制度红利”。

孙立坚表示,这种用“看不见的手”的力量去替代“看得见的手”的做法,就是表明政府今天想扭转实体经济“钱荒”和虚拟经济“钱多”并存格局的坚强决心。

一段时间以来,金融偏离实体,小微企业生存困难,“钱多”和“钱荒”并存的局面一直困扰着中国经济。

“此次上海自贸区涉及金融方面的市场化改革,将包括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汇兑、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产品创新等,也将涉及一些人民币离岸业务。这是上海自贸区试点中外界关注的焦点。”孙立坚表示。

此前,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和利率市场化,是外界对上海自贸区试点中最为期待的金融改革内容。

“金融方面肯定会有大动作,资本账户下的开放也是要做的。”乔依德向记者表示。

“这次自贸区,让国外的机构发行人民币债券,这个方面也一定会做的,这样就可以不一定经过人民币贸易结算,通过债券投资的方式来做。人民币跨境使用肯定是一个重点。”乔依德告诉记者。

据报道,1990年国家首个保税区在上海外高桥设立至今,20余年的发展中,因为缺乏全国统一的立法或管理条例,海关监管也相对复杂,在外汇管理、货物进出港监管、转口贸易等方面,保税区存在较多限制,区内大量存在着内贸公司,未能真正发挥其“境内关外”自由贸易的作用。

怎么样达到“境内关外”的效果呢?

“简化手续,降低成本,才能真正达到‘境内关外’的效果。”孙立坚说,“目前来看,自贸区的鲜明特色主要反映在金融、贸易、航运等五大领域的开放政策上以及管理、税收、法规等五个方面的一揽子创新中。由此达到自由贸易区内‘人、钱、物’高效快捷流动的完美效果。”

孙立坚告诉记者,上海自贸区对金融、税收和市场开放的程度都有更高的要求,完全可以和美国倡导的TPP框架的自由贸易内涵相媲美。(下转第六版)释义

所谓自由贸易区,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通过签署协定开放市场,逐步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在服务业领域改善市场准入条件,实现商品、服务和资本、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有时它也用来形容一国国内,指一个或多个消除了关税和贸易配额,并且对经济的行政干预较小的区域。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