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1版:产业公司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1版            产业公司
 

2013年8月2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云计算服务商
免费策略撬市场

中小企业面临成本高、标准不统一等问题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郭奎涛实习生罗嵛月

中小企业面临成本高、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云计算服务商免费策略撬市场

继云计算陆续入驻各大企业和向个人用户全面推广之后,中小企业正在成为云计算业务的第二轮目标。

“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云计算可以降低服务器租赁和运维成本,同时有助于提高企业效率,特别是对于一些初创公司而言,使得他们可以集中人手和精力攻克自己的业务难关。”提供办公系统云计算服务的一正启源总裁赵嘉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说。

然而,鉴于长期租赁成本较高、标准不统一等云计算本身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小企业IT投入不高、对云计算又缺乏认识,云计算真正落地中小企业困难重重。

大企业的教训

云计算的概念在2006年就被提出,已经被炒了六年,卖点之一即是解决一次性购买服务器和系统、软件的高昂成本问题。但是,越来越多的大企业引入云计算之后却发现,每年的服务费累计起来似乎并没有太多的节省成本。

另一个让使用云计算的企业比较头痛的是,由于一家云计算公司很难提供公司需要的所有服务,企业需要同时租用不同云计算公司的产品。在云计算技术标准林立的背景下,使得企业如何衔接这些不同标准的产品比较困难,甚至还要付出额外的开支。

针对这个问题,有云计算公司如中国移动,呼吁整个产业界在服务产品里面都能增加和遵从国家的标准API接口,这是一种可以供所有厂商连接的免费的开放式接口,但是至今尚没有看到形成统一的认识。

企业对于使用云计算仍然有一个心病,即是对于信息安全的担忧。把自己带有商业机密的信息放在别人的服务器上,后者是否可信显然是个值得警惕的问题,在信息大规模泄露时常发生的中国市场,尤其令人担忧。

对此,赵嘉认为,研究中国历次信息泄露事件不难发现,凡是泄密的公司都是不以信息为核心业务的,“信息是云计算企业的核心业务,云计算企业肯定会在信息安全上做好防护,更不可能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去挪动企业信息。”

认识程度不高

相比大企业,中小企业在使用云计算上更能节省成本。

实际上,在云计算的发源地硅谷,创业公司通常会借助云计算服务的帮助来建立自己的企业,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和租用的云计算服务越来越多,租借的费用累计已经超过了购买的费用,他们才会开始放弃云计算而自己购买。

“这种微妙的关系的变化就跟电商和物流有些类似。一般小电商,都会引入第三方物流,节省成本;做大了之后,都会不惜血本的自建物流。”一位云计算研究人士对《中国企业报》记者如是说。

在中国,多数中小企业的IT投入主要以电脑为主,甚至主机都是由一台硬盘较大的电脑代替的,各种办公系统都是通用的软件,如沟通用QQ、邮件用163等等。因为低廉的劳动成本导致他们不需要过多的IT投入以节省成本,对于刚刚落地的云计算更是很少了解。

然而,中小企业引进云计算技术不应仅仅为了降低成本。重庆昊晟玻璃晶品有限公司IT经理张睿认为,引进云计算“最大的贡献在于彻底改变和提高了重庆昊晟中层管理者的管理理念,理顺了企业的各项业务流程”。

从国际情况来看,中小企业对于云计算的认识也普遍侧重于提高效率。调查显示,今年一季度,德国中小企业使用云计算的比例与去年同期相比又有所上升,有超过44%的受访企业认为云计算对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这一比例较去年上升了6.5%。

免费增值模式试行

但是,云计算提供商一直在不遗余力地面向中小企业展开推广服务,先后尝试通过向中小企业提供低价促销,免费试用、安装,定制服务等途径吸引客户了解云计算。其中,免费增值模式正在成为云计算落地中小企业的重要方式。

这是一种基础服务免费向用户提供,增值部分通过包月收费、流量收费来实现的商业模式,一度造就了中国互联网行业众多明星企业。安全厂商奇虎360正是凭借免费模式迅速占据了中国安全软件的大部分市场,腾讯QQ也是依靠免费的QQ背后庞大的增值服务市场跃居中国互联网企业第一位。

自从云计算落地以来,就已经在主要针对个人领域的云储存业务上,(也有针对企业领域)展开了免费增值模式的探索。根据迅雷CEO邹胜龙介绍,作为未来一段时期非常重要的商业领域,免费增值模式已逐渐成为面向个人云计算典型的商业模式。

不过,云储存只是中小企业办公系统一个很小的分支,而且数百元就能买到100G空间,这跟仅仅一项文档系统就需10万—15万元的办公系统相比,无疑是小巫见大巫。尽管如此,市场上一些免费试用、有限功能免费的中小企业办公产品已经出现。

“免费版在短期肯定会为我们带来不小的损失,我们主要追求的是长期效应,只有这个东西在中小企业中传播开来,中小企业真正认识到云计算带来的成本、效益方面的实惠,才能最终推动整个市场的大发展。”正在考虑推出免费版文档系统的赵嘉表示。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