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价格大幅波动伤害企业
包钢稀土被指不作为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张龙
包钢稀土被指不作为稀土价格大幅波动伤害企业
稀土价格在2011年时经历了过山车般大幅波动,先涨后跌,令企业苦不堪言。
成都银河磁体股份公司总经理吴志坚向记者表示:“我们公司曾与其他企业合作,用黏结钕铁硼磁钢做成的无刷直流电机代替原来的交流电机,效能提升78%以上,但在2011年准备大量推广时,却遭遇稀土价格的暴涨。”
吴志坚介绍,当时如果继续采用黏结钕铁硼磁钢,每台电机成本要增加30到40元,下游的用户和市场根本无法接受,整个项目因此停滞。
钢铁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李卫表示,从2011年8月调整以来,我国稀土价格已经持续调整大约17个月,下跌幅度超过80%,目前的稀土价格已经逼近甚至低于企业的成本线。稀土价格的暴涨将影响上述产业的平稳发展,对变频电机、核磁共振等高端装备制造业造成冲击,而现在价格的暴跌又会影响到稀土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秘书长马荣璋告诉记者,目前正在研究编制稀土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协会将在2013年底前完成规划编制。
包钢稀土被指
不发挥龙头作用
东北一家稀土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作为行业龙头的包钢稀土只考虑近期的利益,不看重长远的利益。2011年稀土价格的暴涨把稀土下游的应用伤害掉了,当时包钢稀土是能控制住价格的,但它没有去控制。”
据了解,包钢稀土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稀土产业发展格局,拥有从稀土选矿、冶炼、分离、科研、深加工到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条,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稀土产业基地,是中国稀土行业的龙头企业。在中国稀土整合方案中,初步确定的5家龙头企业中,第一个就是包钢稀土。
目前,包钢稀土对内蒙古稀土资源控制力很强,已占据垄断地位。中国北方稀土资源90%以上都来自包头的白云鄂博矿。而集团公司已经掌握了包头95%的矿业资源。
“2011年稀土大涨之时,包钢稀土是赚了,但我们的下游客户都跑了。如果包钢稀土让价格增长的幅度稳定一些,慢慢涨起来,下游也会逐渐接受。”上述东北稀土企业负责人称。
按照这名负责人的预计,如果当初稀土价格平稳,以钕铁硼为例,可以到30万吨产量。现在一直在10万吨之下停留。
有稀土圈内人士称,稀土价格走低之时,包钢稀土会马上采取措施,但价格暴涨之时,包钢稀土的确有应该把价格稳定住的责任,使行业健康发展。
去年稀土行业低迷,包钢稀土曾三次发布停产保价公告,在全行业停产保价一个月后,部分稀土现货行情出现普涨,而代表性稀土品种氧化镨钕价格大涨20%,每吨达到45万元。但短暂上涨后,价格又下跌。最终,2012年稀土全年均价同比下跌约40%。
在包钢稀土力推的包头稀土交易所问题上,上述东北稀土企业负责人认为:“如果所有的稀土都放在稀土交易平台上,那为什么包钢稀土不把自己的产品全部拿出来到交易所进行交易?难道还要有场外交易吗?那价格就变得不透明了。”
包头稀土产品交易所有限公司总经理顾明向记者表示,希望企业将来都自觉自愿到这里来交易,包钢稀土还是要慢慢来,不可能一开始把所有的稀土都拿到交易所来。
暴涨伤害下游
暴跌伤害自己
上述东北稀土企业负责人就因为2011年稀土价格的暴涨,一大批知名的下游客户最终消失。
“我们生产的钕铁硼产品,家电企业会用。我去过格力,格力的空调原来全部都是钕铁硼的,由于钕铁硼价格不稳定,格力、美的等企业不得不改用铁氧体,实际上用钕铁硼的节能效果要更好。用铁氧体属于技术倒退。”该负责人告诉记者。
资料显示,目前变频空调的压缩机所使用的磁体分为铁氧体、钕铁硼两种。铁氧体磁性能较低,也相对廉价,多用于生产中低端变频空调;钕铁硼则主要用于生产高端变频空调。
吴志坚遇到的情况更加不妙,在他的公司的客户中,已经有一些汽车零部件生产商采用了钕铁硼作为原料,但2011年稀土价格暴涨,只能放弃钕铁硼。
“我们的一个客户,是全球知名汽车座椅的马达供应商,而因为稀土价格实在不稳定,提出今后马达产品的开发改用铁氧体。对我们来说,客户停止了对产品的采购或使用计划已经很可怕,但更令人恐惧的是对产品应用的开发工作的停止,这样可能导致钕铁硼应用市场的后期需求严重萎缩。”吴志坚说。
对于铁氧体和钕铁硼之间的比较,上述东北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主要看两个价格,一个是稀土价格,一个是铜的价格。按照2010年至2011年左右的价格,镨钕(稀土产品)的价格在每吨50万元,铜的价格在6至7万元的时候,它俩是平衡的;如果镨钕每吨30万元,铜的价格仍维持原价位,对钕铁硼就比较有利。”
吴志坚也表示,镨钕每吨在30万元至40万元之间,下游客户是可以接受的。
当初暴跌伤害了下游,现在价格走低之后,有包头的企业告诉记者,现在做一吨赔一吨,已经不干了。
江西赣州一家稀土分离企业也表示,去年稀土在暴跌之后,订单也没法接了,只要接单就要亏损。最后公司干脆停产了2个月,给员工放假。
马荣璋认为,受供应稳定性与价格影响,导致供需双方普遍缺乏信心。为协调供求关系,促进消费,应建立上中下游企业战略合作伙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