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0版:光伏产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0版            光伏产业
 

2013年8月2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内或借欧光伏配额淘汰产能

【光伏业变局之产业】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陈玮英

【光伏业变局之产业】国内或借欧光伏配额淘汰产能

历时11个月的欧盟光伏反倾销调查案在欧洲定锤。至此,中国光伏企业从一致对外转成“内斗”阶段,关于配额的争夺已然悄悄开始。

面对7GW的光伏蛋糕,各企业避而不谈配额,众口一词“现在都很难说”。

“从商业市场角度讲,获利的将是非中国企业;从国家层面讲,配额是有好处的,可以去产能化。”一家光伏企业高管在评价中欧双反结局时这样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

仍能占欧市场六成

中欧协商达成价格承诺协议,根据欧盟委员会公告,从2013年8月6日起,94家中国光伏企业按照价格承诺协议可享受对欧盟出口硅片、电池、组件免征反倾销税。前提条件是,中国输欧光伏组件价格不得低于每瓦0.56欧元,每年总量不得超过7GW。

优太新能源副总经理刘鹏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个价格应该接近欧洲本地企业的平均价格。与41%的惩罚性关税相比,是一个相当大的妥协和平衡。应该说,欧盟理性地反映了市场的价值,同时又不失公允地控制了倾销的潜在风险。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毕竟‘价格承诺’不是一个市场经济的行为,按照目前欧洲市场的整体FIT(上网补贴电价)下降的趋势,不利于项目开发商和投资者获得更好的收益,间接上会减少市场的规模。”刘鹏直言。

在中电光伏市场部总监钟章伟看来,“价格提升,对中国厂商开拓海外市场还是会有一些影响,从经济规律上看,价格上升势必使得需求下降。7GW的配额,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数量也是下降了。”

有同样看法的还有辉伦太阳能市场部经理袁全。袁全表示,目前欧洲本地产组件成本亦在0.57欧元/瓦左右,中国台湾、韩国、美国等地出口至欧洲的组件平均价格只略高于此价格。“在此价格承诺下,我国出口至欧洲市场的组件竞争力将无疑有一定下降。”

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欧盟本土光伏市场需求是15GW—17GW,中国出口达到12GW左右。“这占了欧盟市场的七八成,预计明后两年欧盟市场需求在10GW至12GW左右,中国按照最新配额,依然能占欧盟市场的六成左右。”钟章伟如是说。

倒逼企业调整战略

“但是,拿到配额后,国内产品出口到欧洲一定能获利吗。”上述高管反问道,“企业需要考虑如何以0.56欧元的价格在欧洲销售,花费了时间和精力后,还不如选择走自己的路。”

我国光伏电池组件企业现有产能超过40GW,比全球总产能的2/3还要多。2012年全行业亏损达到400多亿元。江苏省作为光伏大省,电池组件总产能高达23GW,重复投入严重。受制于国际市场的变化,近年来光伏产品价格大幅跳水,企业经营困难,开工不足,进而导致龙头企业也陷入破产重整的境地。

“在欧洲市场,0.56欧元的价格,要想卖是很难卖的,其中获利的将是非中国企业。”上述高管认为,“欧洲企业可能也没什么获利的,相比较而言,获利更多的是印度、韩国等组件生产国家以及中国台湾地区。对于中国而言,虽然是最大的生产量,在目前的价格承诺下,如果让客户接受中国生产的组件,其需要考虑的因素将会更多。”

为了应对这次贸易摩擦,国内各光伏企业纷纷调整战略。在欧盟有三类市场———家用屋顶、工商企业、大型地面电站,其中,家用屋顶这类工程对价格提升的承受力最强,因此,中电光伏决定加大对民用市场的开拓以及积极切入终端项目市场。

“此次欧盟反倾销对我国光伏产业甚至其他产业的发展不失为一记警钟,甚至是一种倒逼。”袁全认为,光伏产业既有的发展模式和路径很难再持续。

与其一直被动,不如转换角色变为主动。曾单独应诉美双反的优太新能源,在败诉后,“优太坚定走品牌经营路线,在世界各地建代工厂。”刘鹏表示,因此,此次欧盟反倾销对优太基本没有影响,反而是“利大于弊”。在拼价格的时代,“对于客户而言品牌就被价格充斥掉了,如果价格被拉高,那么客户就会重新审视所购买产品的品牌。”

通过配额优化行业

这一时期,配额已经成为一个敏感话题。

“我个人希望通过配额实现产能的淘汰。”一家在美上市光伏企业相关人士这样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现在产能淘汰很残酷漫长。”

“关键是大企业去的慢,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本身也就是为了追求低价而去做的大产能,国家在这方面的力度相对较小,毕竟地方支持的还是比较多。”上述光伏高管直言。

“配额对于国家层面是有好处的,因为它可以去产能化,这是很好的行政调节手段。”上述光伏高管表示,“无论是与欧盟达成价格承诺协议,还是在国内开展分布式能源,其目的都是去产能化。”

“配额能够去产能化的关键点就是越大的企业能够拿到的配额越多,不管是对去年出口量的计算,还是对未来预期的计算,肯定是马太效应,越大拿到的越多,越小拿到的越少。”上述光伏高管解释说,对于国内任何一家光伏生产企业,一般一年产能在100兆瓦左右,大点的企业会在300兆瓦至500兆瓦间,大企业可能会达到1GW到2GW。

“如果要出口到欧洲,就需要配额,但是小企业只能拿到这么一小部分配额,再拿到欧洲销售,如果不能销售掉,对于企业毫无意义,因此,企业可能会放弃这部分给国内大企业代工。”上述光伏高管认为,“大企业代工也是有要求的,小企业也未必会拿到代工单,未必能拿到应得利润,那么很可能就会关门。”

“其实,同样价格下,许多小企业肯定无法取得订单。”上述光伏人士表示,“关键问题是,如何堵住漏洞。”

在上述光伏高管看来,“无论国内企业如何去争这部分配额,如果客户并不买账,所有努力也都是‘内斗’而已,达不到企业真正盈利的目的,企业还是应在目标市场实现创新以吸引客户,让买方认为物超所值。”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