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7版:金融投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7版            金融投资
 

2013年8月2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由于诸多中小企业资质欠佳,私募债发行、销售困难等僵局短期内很难被打破,运行一年有余的中小企业私募债并未真正取得预期效果。

中小企业私募债空转一年

成本高风险大发行难,对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几无效果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王莹

成本高风险大发行难,对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几无效果中小企业私募债空转一年

成本高、风险大、发行难等因素的存在,使得原本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中小企业私募债运行一年之久几无效果。

中小企业私募债于2012年6月开闸以来,试点范围逐步在全国铺开,一度受到中小企业的追捧。今年7月中旬,证监会主席肖钢表示,今年将继续扩大中小企业私募债试点范围。

然而专家指出,中小企业私募债的设计初衷是破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然而,诸多中小企业资质欠佳,私募债发行、销售困难,加上企业发债多为还款周转资金链,偿还困难,而提高利率中小企业又负担不起,这些僵局短期内很难被打破。这也意味着,运行一年有余的中小企业私募债并未真正取得预期效果。

中小企业债形同虚设

对于游离于正规融资渠道之外的企业而言,私募债似乎极具吸引力。上海宇兆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张锋向记者表示,中小民营企业对资金需求强烈,对发行利率比较敏感。企业希望能控制综合成本。

而对资金的饥渴是中小企业私募债备受关注的根本原因。“中小企业只有走投无路了才会做私募债。”某中小券商内部人士王可向《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短期资金价格过低,中长期资金价格过高,而且还在进一步恶化,完全扭曲了社会融资结构。这意味着中国面临的实际利率异常高,造成信贷结构扭曲,中小企业与新兴产业根本拿不到钱。

然而,尴尬的现实是,私募债的销售颇为困难。“我们很多项目都被债券部否决了,因为没人买。原因在于违约风险太高,利率相对较低,无法补偿风险。”兴业证券投资经理方磊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我们对企业的资质没有明确标准,规模大现金流好的话,资金偿还有保证就可以。”“AA+以上担保的比较好卖,但如果没有信用评级或者担保,很多私募债都发不出去,总之私募债很愁卖。”方磊表示。根据规定,在取得交易所备案通知书后,需在6个月内完成发行。事实上,很多备案的私募债的企业债期限内并未完成发行。在中小企业私募债发行中,有信用评级与担保的发行数量少之又少。“现在中小企业债形同虚设。企业基本也是发新债还款以便周转资金链,但偿还难,目前发行中小企业私募债没有净资产上限,在交易所实行的是备案制,发行程序相对简便,因而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其风险性。”王可指出。

发债隐形门槛抬高

有业内人士指出,各承销商及债券投资者对发债主体设置的门槛,已令私募债的实际运行与监管部门最初的设计大相径庭。

王可表示,“很多中小企业资质很差,私募债不好卖,因此必须提高利率。”而这意味着,企业的发行成本又将提高。中小企业发行私募债的成本一般包括利率、承销费用、审计费、律师费、担保(若有)、评级,目前已经达到了15%。

而普通企业发行的企业债,五年以上的发行成本只有5%—8%,有的甚至更低。

“成本的提高主要还是体现在销售方面,如果不太好卖的话,只能提高成本才能卖掉。比如原来的票面利率是9%,但是没人买,只能提高到10%了。其他的成本大同小异,主要是票面利率成本提高了。”方磊表示。

“现在私募债融资总成本在12%—15%都属于正常了,总成本10%左右的都已经很难发出去了。”王可表示。

不过,并非所有中小企业私募债都愁卖,据了解,中兴能源、绍兴协通实业、嵊州宾馆、瑞安水务、漳州发展水务等国企全资子公司或国有控股公司的数量已明显占优,而民营中小企业成功备案发行的数量却越来越少。

“现在好卖的私募债是大集团子公司发行的或拟IPO企业子公司发行的,或是具有国有背景的退出类城投平台公司子公司发行的。”王可表示,“出于某些原因考虑,券商力求淡化企业信息披露中的公司属性,而在销售环节再对企业国有背景加以强调。”

缺乏真正的信用风险定价

“我认为核心问题是中国民企、中小企业不平等的国民待遇。”王可指出,更可怕的是,中小企业债正沦为地方融资(“城投债”)的变相的通道或逐步沦为银行的另外一种通道。

大成律师事务所余希蛟认为,从山东海龙、江西赛维、新中基等事件来看,地方政府的兜底行为避免了债券违约,但却给市场定价带来了严重问题。目前,中国债券市场利率定价的核心还是政府信用,缺乏真正的信用风险定价,投资者只能根据发行人与政府关系的远近,来判断风险大小。

今年7月,黑龙江、陕西与湖南三省也成为中小企业私募债试点地区,目前,私募债的试点范围已扩充至22省市。然而,随着试点区域的增加,中小企业私募债的发行却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增长,仍集中在首批试点的六个省份。

业内人士指出,交易所私募债能否真正脱离各类隐性“担保”,是我国信用债市场破茧成蝶的关键。投资者希望购买到高收益产品,而企业希望更低融资成本,市场还需在探索中逐步完善。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