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6版:论衡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6版            论衡
 

2013年8月2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实体企业不需要波谲云诡的金融市场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孟凡一

实体企业不需要波谲云诡的金融市场

这两天国内金融业颇不平静。先是传出上海泛鑫保险代理公司高管陈怡携5亿元巨款跑路,接着证券市场又爆出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震动整个中国股市。

尽管两件事都尚未有最终结论,但其暴露出的问题颇值得思考:当前的保险业、证券业乃至整个金融业是否足够安全可靠,如此的风险管控水平如何让已经非常脆弱的实体企业放心?

过去几年里,国外证券市场曾发生过多起“乌龙指”交易,代价也不可谓不大。仅以近年来比较著名的“乌龙指”事件为例,2005年,日本瑞穗证券“乌龙指”使瑞穗蒙受了至少270亿日元,约合18.5亿元人民币的损失。2010年美国道琼斯指数再现“乌龙指”事件,美股瞬间狂跌近千点。对于“闪电崩盘”的反思,曾引发美国金融市场一场大范围的讨论,在争议声中,价格“熔断”机制最终推出,即对某一合约在达到涨跌停板之前,设置一个熔断价格,使合约买卖报价在一段时间内只能在这一价格范围内交易的机制。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其它国家上缴了昂贵学费之后,我国证券市场本该汲取相关教训,借鉴国际经验,除涨跌停板制度外,引入更加完善的价格熔断机制,以防范乌龙指风险。但现在看来,我国证券交易商在内部控制及其执行方面仍存有较大漏洞。整个证券市场的风险管控水平也无法不让人质疑。

有市场人士计算,光大证券这次超级权重指标股的累计动用资金约16亿—18亿元,换言之,弱势中,其实只需要不到20亿元的启动资金就可以瞬间搅乱中国股市。其实更可怕的,可能不是11:06分那惊心动魄的6分钟,而是11:30分前十分钟的那波拉升,包括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中铁等多只笨重的大盘蓝筹股在内的71只顷刻间涨停,将中国股市的内在机制缺陷展现无遗。

风险管控机制不健全,即使这次光大证券不出乌龙指,将来也必然会有某某证券出乌龙指。现在看来,光大证券出乌龙指事件有偶然性,但中国证券出乌龙指事件则属必然。只是这一次恰好被光大证券碰上了。证券市场一指之间可能就是数百亿的真金白银,或许关系到无数实体企业和个人的身家性命。不管这次事件的最终结果处理如何,需要反思的显然不只是光大证券。

稳定的金融市场是实体经济稳健发展的重要支撑。这次乌龙指事件爆出的金融市场风险管控水平实在难以让实体企业放心。吃一堑,长一智。亡羊补牢未为晚也,除了对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展开调查外,当前更需要的可能是对整个中国金融市场尤其是证券交易市场的风险管控水平和监管能力进行一次集体反思。毕竟没有那家企业能够经常承受股市市场这样的“过山车”。股票市场如果时不时来这样一次,实体企业不会赔死,也会被吓死一大批。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