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印良品、中国例外、雕刻时光咖啡,都把书籍的销售纳入“大商业格局”。人们恍然大悟:阅读,是可以坚持下去的。
换个活法:书原来可以这样卖
【实体书店“沉浮”之论道】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江雪
【实体书店“沉浮”之论道】换个活法:书原来可以这样卖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书店,作为企业,它的存在不仅仅是社会的文化风景,更是关系历史文化的传承,关乎人类未来的走向和希望。至于书店以何种方式存在才是最合理、最有效益、最适应这个时代的所有需求,那需要探索者们用时间去验证、完成的重大课题。
但有一点毋庸置疑:唯有坚守,才有成功。守株待兔,好梦难圆。
因为西方世界任何一个文明国家,都没有让书店这道风景消失,且生存得非常有激情与活力。正因为如此,新加坡书店连锁品牌、台湾书店连锁品牌、内地荒岛图书馆都以旗舰店方式挺入北京、上海、武汉,成为行业“黑马”。
事实上,经营连锁书店的企业家是高明的投资者,他们的智慧来源于国家文化基因也好,来自于某种宗教教化也好,都是在经历了人生历练之后的顿悟:投资绝对不再是为了个人、家族、甚至是国家利益的回报,而是顾及到为全人类做文化传播。他们骨子里接受1863年新派哲学家穆勒《功力主义》一书中的思想:“某些快乐高于其他快乐”。
南开大学一位学者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物欲洪流的时代,我们看到,有守业者坚定不移地肩负此责任,挺立的是英雄,倒下的也是英雄。
事实上,当公众呼吁成功的企业家思考“我们能为这个时代做什么”的时候,公众也看到了一批年轻的创业者迈开了坚实的脚步,走向这片净土。他们以洁净的商业理论指导着洁净的商业实践,不急不躁的前行着、守护着、发展着、壮大着。这个队伍中有学者型企业家;有大学生、艺术家、海归,也有退出煤炭业、广告业、金融业的新型投资者。他们重新组合了行业的阵列,创建了神态各异的书店,为读书、购书者打开了更为广阔的文化之窗。
书籍的作用与书店的地位不成正比之事实并不仅仅起因于电子商务模式对传统商业渠道带来的巨大冲击,“文化时光的隧道里充满了物质的硝烟”。由此,我们看到,坚定者坚定着信念,创业者创造着未来。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如日本无印良品、中国例外、雕刻时光咖啡,都把书籍的销售纳入“大商业格局”。人们恍然大悟:原来,书是可以这样卖的!阅读,是可以坚持下去的。
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专业知识越来越完备的今天,没有哪个敢说自己的知识足够应对生存。而互联网的优势在于大家互动思想,探索全世界、全人类的精神话题。
人类的生活,历来由物质与精神组成。任何商业态势的改变都促进经营者抓住机遇,展示才华。在传统商业遭遇竞争态势的今天,每个城市的阅读者都期待有文化感、有责任心、有能力的企业家投资并管理好书店。不管这个书店叫什么名字,是否在城市中心、是否还飘出咖啡和巧克力的味道。只要可以在万丈红尘中闻到书香,并循着那一种味道抓住它、拥有它,这个城市就拥有了灵魂。杭州市某咖啡馆书店老板的经验是:活出新意义是书店老板的精神支撑力。有了这个力量,才有新的商业思路,才有更多阅读者不掉队,中国才有实现梦想的希望。
书店以什么方式存在并影响我们未来的生活的话题或许会持续下去,但“跟上变化才有市场”是成功企业家唯一的杀手锏。
60多年的坚守、希望成为百年老店的中国书店管理者与独立书店创办者西海固对“企业家大道”的理解是一致的:对人的真正终极关怀。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决定恢复“生活书店”的消息更让中国新老守业、创业者坚定了做“生活精神的现实承载”,学习台湾诚品书店、新加坡书店,让书店的生命力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让书的纪念碑永远屹立。
书店,无论在与不在,读书人的思想和灵魂都在书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