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0版:论衡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0版            论衡
 

2013年8月13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问苍生问鬼神是企业家之耻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孟书强

不问苍生问鬼神是企业家之耻

因为马云等各界名流的造访,一直偏居江西芦溪县闷声发大财的“大师”王林突然火了。这位曾引得无数官商、名流竞相前来拜访的“气功大师”最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甚至承认自己那一套所谓绝技只不过是“民间杂耍”。

知识经济时代,以马云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家们一般都拥有较好的教育背景,甚至不乏硕士、博士。这些头顶无数光环的时代骄子们为何会对这样一个江湖术士顶礼膜拜?惹人深思。

马云们不仅仅是

好奇和欣赏

对于此次事件,马云回应说,与王林结识是出于对未知的探索、欣赏和好奇,“即便是魔幻术,挑战背后的奥秘也快乐无穷”,“人类很容易以有限的科学知识去自以为是地判断世界”,“过度的沉溺信仰和迷失信仰都是迷信”。自称大闲人的史玉柱也在微博中结合自身经历称“王林这事大家别太认真了”。

科学有其自身的局限,相信世界上存在科学解释不了或尚不能解释的奇迹和异能,这本身无可厚非。就马云个人来说,如果他本人喜欢对未知的探索,即使王林真的是个骗子,马云去拜访他,与其倾谈合影,那也只是马云自己的事情,算不上多大的事儿,无需“太认真”。

但如果这是中国企业家群体中的一种趋势性现象,我们就不能不“太认真”了。遗憾的是,当下中国,江湖术士似乎正在变得越来越多,对之感兴趣的企业家们也不乏其人。以风水、命理为业的江湖术士们似乎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和以创造财富、引领社会为标志的企业家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王林并不是马云结交的第一个“大师”,之前倒掉的“养生大师”李一也和马云素有交情,甚至在李一被媒体揭露批倒之后,马云依然坚称,“李一是一个奇人”。践行着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实践逻辑的也不只是马云。名列世界500强的“世界工厂”富士康在遭遇内部员工频繁自杀后,没有深入检讨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而是在企业最高领导人郭台铭的授意下,立马邀请五台山的三名高僧深夜赶赴深圳,以“做法事”的方式“超度亡灵”,试图以求助于怪力乱神的方式解决企业自身遭遇的危机。

烧香拜神源于

不安全感作祟

如果说这只是个案,不能说明什么问题,那么一项更为全面的调查数据可能能说明更多问题。2008年,中全联企业发展中心郑伟建博士率领研究人员对中国的富豪进行的一次较全面的“中国富豪风水调查”,结果显示,超过98%的富豪相信做生意是要讲究风水的。每年都要烧香拜神的富豪占99%,其中每年都要到特定地点烧香还愿的富豪占86%;企业和富豪本人有专门风水师的占77%,每年要请风水师的占96%。日前媒体曝出的多地政府大楼流行摆“转运石”中披露,除了各地党政机关外,楼盘等开发商则是其主要客户,而党政机关摆放的“转运石”,亦不乏开发商或者园区所赠。

潜规则盛行,不尽完善的法治,激烈的市场竞争,让仍然处于快速扩张与高速增长时期的中国企业正在面对着新一轮的“成长之惑”。企业家移民潮、曾成杰之死,也让一些企业家尤其是民营企业家的不安全感与日俱增。有“企业家教父”之称的柳传志在小范围座谈中表示“从现在起我们要在商言商,以后的聚会我们只讲商业不谈政治”。

无论是青睐大师的马云,还是只讲商业不谈政治的柳传志,他们的言行如果仅仅是作为一种个人选择,他人本无权置评,他们也有这个选择的权利。可是作为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公众人物,作为无数青年人的偶像,他们这样的言行,就不能说是负责任的,甚至可以说是企业家的耻辱。

企业家能力越大

则责任越大

不安全的感觉或许在每个企业家身上都不同程度存在,可选择青睐江湖术士,选择在商只言商,显然是“抓错了药方”。企业家是一个社会的精英群体,面对各种问题引起的不安,不是去为改变和根除这种引起不安的根源贡献力量,而是选择拜访江湖术士,不能不让人失望。

一些企业家在送出价值几十万、百万的“转运石”时,不曾眨眼。若说要其持之以恒为消除不安全感,为社会公正与规则透明,法制完善鼓与呼,在这些方面投入同样数量的精力和资本,则不见几人,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幸运的是这并非中国企业家的集体共识。在柳传志的在商言商言论之后,诸多企业家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最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现在很多民营企业家都已经走到回报社会的阶段了。创业初期为了生存,这个群体可能会不择手段地去创造财富。等到财富达到一定量级后,为了体现人生价值、获得公众的尊重,同时也为了让自己的财富更安全,他们会选择帮助贫困人群致富。

靠山山要倒,靠神神要跑。事实已经证明无论是行走江湖的术士大师,还是一时风光的腐败官员,都有被揭露查办之日,等待对之寄予厚望的企业家们的也只能是树倒猢狲散。能真正靠得住的只有透明的规则以及完善的法制,这些都需要企业家们的努力。而企业家们在知名度和影响力上的优势,使得他们比普通人的责任更重。

以自身推动中国的规则更加透明,法制更趋完善,不仅是消除企业家自身的不安,也是消除生活在转型社会中的每一个人的不安。中国企业家们应该有这份胸怀和理想。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