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机构失灵小微贷款
服务费高不务正业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陈青松
服务费高不务正业担保机构失灵小微贷款
有数据显示,占企业总数及安置就业人数均达90%以上的小微企业,只有20%多能够得到银行信贷支持,信贷缺口巨大。而小微企业要想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就必须通过融资性担保机构的介入。
融资担保成本
吓退小微企业
小微企业由于信誉度模糊、财务报表差等难以预估的风险,导致银行普遍不倾于向小微企业提供贷款。委托融资担保公司为自己进行信用担保从而取得贷款,便成为小微企业获得资金的一条重要路径。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薛胜文认为,融资性担保机构在小微企业融资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截至2012年末,全国融资性担保行业共有法人机构8590家,在保余额21704亿元,同比增加2584亿元,增长13.5%。
不过,虽然担保公司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了便利,但较高的担保成本也是拦在小微企业面前的一道门槛。
2012年春节前夕,湖北一家农业发展公司准备大量收购本地特产花菜运到北京、广州等地,需要前期资金800万元。然而,在找担保公司担保贷款时却难住了这家公司。
“找到担保公司,可是一算账,我发现算上购买成本、物流费用和融资成本,根本不可能赚钱,最后只好选择放弃了。”这家农业发展公司的老板张林告诉记者。
有调查指出,在需要取得贷款时,担保公司并不是小微企业的首要选择。有七成以上的企业主从未使用担保公司担保,认为过高的担保服务成本加重了企业负担。这说明,高举“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大旗的担保机构面临尴尬的局面。
报道称,如果要从担保公司拿到资金,小微企业需向其支付1%至3%的担保费。其次,担保公司会要求小微企业进行一定形式的反担保。小微企业增加信用担保的环节必定会增加一定的交易成本。
担保机构乱象频仍
除了小微企业难以忍受高额的融资担保成本,作为担保机构本身,也存在诸多待解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担保费虽然居高不下,但有相当多的担保公司去追逐更大的利益,放弃担保费用,疏远担保业务,转而从事其他经营活动,如热衷于高息揽储和高利贷业务。这种“不务正业”的行为被业内所诟病。
据初步统计,截至2012年末,全国约有1.6万多家不经营担保业务的担保公司,这些担保公司不受任何监管,业务混乱。其中不少公司从事非法吸存、非法集资、高利放贷等违法违规活动。
对此,薛胜文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我国担保机构存在乱象的原因,是行业标准不完善,导致担保公司鱼龙混杂。
专家分析指出,担保乱象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风险。由于担保公司的资金是从民间高息揽来,因此,贷款者需付出更高的利息成本。如果投资项目或贷款企业经营出现问题,整个利益链条便会瞬间断裂,金融风险和社会不稳定因素便会接踵而至。
亟须提高担保业门槛
如何让担保机构回归正轨,担保之路在何方?
薛胜文认为,存在较多问题的实际上大多是中小型担保公司,如果让担保机构回归正轨,最主要是提高担保行业的进入门槛,避免一些担保实力较弱的公司混入担保行业。
“其次,还要加强行业监管力度,减少行业内违法违规的情况发生。此外,作为担保公司,应该完善风险管理体系。”薛胜文说。
近日,国务院副总理马凯指出,要把融资担保体系作为扶持小微企业的关键环节来抓。政府要舍得投入,参股和控股部分担保公司,同时以省市为单位建立政府主导的再担保公司,创设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
近日,记者从重庆市中小企业局获悉,为鼓励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重庆担保机构为小微企业担保最高可获补助3%。
“真希望融资担保成本能够降下来,让担保机构真正为中小企业服务,让我们这些急需资金发展的小企业获益。”张林向《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应该借助担保机构的作用,实现银行、担保公司、企业三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