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2版: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2版            专题
 

2013年8月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闽中公司:中国农企的跨国梦想

从42年前的手工作坊到全球最大脱水蔬菜基地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刘凌林刘宏伟

从42年前的手工作坊到全球最大脱水蔬菜基地闽中公司:中国农企的跨国梦想

福建闽中有机食品有限公司真田枇杷饮料生产车间

42年前,它是一个手工作坊,42年后,它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42年前,它是简陋的小破庙,42年后,它是全球最大的脱水蔬菜生产基地。

———这就是福建闽中有机食品有限公司所走过的创业之路。

亲身经历这一切的在新加坡上市企业———福建闽中有机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林国荣,在过去的数十年间,与企业一起奋斗、共历风雨。企业的发展史,同样也是林国荣的奋斗路。

林国荣始终有着一个中国农业的世界梦:“我们有一支优秀的食品加工方面的国际化管理团队,有42年不出食品安全问题的深厚积淀,我们有责任,也有实力打造中国有机食品的航空母舰,将企业品牌做大,做成百年长青品牌企业。”

18岁进厂,33岁担任厂长,数十载奋斗年华,成就了走向世界的闽中公司,也书写了一段属于林国荣的光辉岁月。

创业年代:做自强的自己

林国荣的奋斗岁月始于一段久远的创业年代。

“我小的时候,因为家里成分不好,总是受到别人的欺负,甚至老师都会歧视你。不过,那时的痛苦经历反而成为我不断向前的动力,永远做个自强的自己。”林国荣回忆小时候的生活片段,不免伤感中略带自豪。

1971年,福建莆田的英龙街道买了全城唯一一辆手扶拖拉机,18岁的林国荣成了全城第一位拖拉机手。这个人高马大的青年十分热爱这份工作,在那个年代,开拖拉机是件很拉风的事。同年,在邻近街道的一座关帝庙里,几个待业青年办起了一家“莆田县城厢镇脱水厂”。没过多久,林国荣被派去帮忙运煤,赚的钱属街道收入,他只拿工分。那时的林国荣不曾想到一生将与这个工厂紧密相连。

运了两年煤之后,林国荣成为这个厂的临时工。从此,他不再是拉风的拖拉机手,而是烧锅炉的临时工。干劲十足不怕吃苦的林国荣,给当时的厂长林兆章留下深刻印象,他决定要留下这个年轻人。在一次收购蒜头的任务中,林国荣脱颖而出,短短几天就收购了2万多担蒜头。1975年,林国荣成为正式职工。1982年,经济头脑活络的林国荣当选为管供销的副厂长。4年后,林国荣正式当选为厂长。至此,林国荣展开了带领企业奋发进取的创业人生路。

“这期间,我们也经历了创业的阻力和艰难,造反派进厂夺权,我被关进了牛棚,企业的发展停滞了。那时候很害怕,怕企业被搞黄,怕身家性命有危险。不过,经历了痛苦的折磨之后,我更淡定了,还有什么比这更折磨人,没有了,没有什么可怕的了!”林国荣说。

从烧锅炉到一厂之长,从临时工到企业当家人,林国荣所经历的时过境迁不是个人职务的变化,而是与企业一起经历岁月的锤炼。这种共同成长的经历,让他对于企业始终充满感情,并不断迸发智慧,推动企业勇往直前。

林国荣开始担任厂长的1986年,也是工厂进入第二阶段发展时期。同年,企业征地23亩建起了新厂房。工厂搬离了驻扎15年的关帝庙,并改名为“莆田市闽中脱水蔬菜厂”。

此后的发展如同“滚雪球”,地越征越多,厂房越盖越大,企业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1998年,林国荣带领企业征地120亩,新厂房又经历了一次“鸟枪换炮”,工厂名称也变成了“莆田市闽中蔬菜食品工业总厂”。

2010年4月15日,福建闽中有机食品有限公司在新加坡成功上市。

2011年,公司在西天尾镇征地1000亩,目前已使用286亩,建起了“全球最大蔬菜加工车间”。

“不仅仅是地址的变迁、厂房的扩大、名称的改变,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的视野越来越开阔,产品品种也越来越丰富。”林国荣如是说。

莆田是著名的枇杷之乡,闽中公司充分利用产地资源优势,推出了枇杷丹、枇杷汁、枇杷膏等产品。2013年3月13日,由闽中有机食品有限公司打造的PM2.5时代的饮料、枇杷润肺饮料第一品牌———真田枇杷植物饮料上市发布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盛大开幕,《中国好声音》主持人华少成为真田品牌代言人。真田开创了以枇杷为主题的中国传统植物饮料的新品类;填补了以润肺为核心的中国功能饮料的空白,刚亮相就赢得了市场青睐。目前,闽中有机在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设立了60个办事处,有经销商近千家,真田产品已经进入全国近10万个门店销售。

在企业走过的每一个发展阶段,林国荣是亲历者,更是决策者。从18岁进厂的青年,到担当大任的新厂长,从烧锅炉的临时工到海外上市公司董事长,林国荣带领企业走过了42年的发展历程。在他身上,一个质朴的理念再度得到证实:没有一个好带头人,一个企业发展是不可能的;没有一个自强的决心,一个人不会有大的成就。

发展企业:做艰辛的自己

有一种说法是,如果没有林国荣的超前观念、全球意识和气魄胆量,就没有闽中公司的今天。这种说法如今已成为闽中公司员工的共识。在他们看来,林国荣这个企业当家人就是公司发展的动力,因为正是他的勇于进取给整个企业带来不断成长的生机和活力。

“做市场很艰辛的,八十到九十年代,为了考察全国各地的蔬菜种植情况,我自己基本跑遍了全国的市县,累了睡出租车,饿了吃方便面,没觉得苦,只觉得那是一种乐趣。哪里种什么菜好,哪里运输方便,我都了然于胸。”林国荣的年轻岁月没有虚度。

同时,从担任一厂之长第一天起,林国荣就深知,不少企业发展受累于体制的僵化束缚,因此,他在如何做活“闽中”体制上动了不少脑筋、花了不少功夫。

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企业产品出口势头良好,为了扩大生产规模,省外贸土畜产进出口公司参股合资,占了34%的股份,区镇两级政府占了66%的股份。随着企业的发展,林国荣越发感觉到体制的束缚,他逐渐坚定了一种想法:企业要发展,一定要把实力做强、体制做活。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全国改革开放掀起了新高潮。林国荣深受鼓舞,他决定向旧体制挑战。经过慎重思考,他提出两个想法:一是要做成全国食品行业唯一产品多样化全系列的企业;二是要改制搞活,进行资本运作,成为上市公司。在当时,林国荣的想法可谓“超前”,甚至被认为是“发神经”。林国荣却毫不动摇,朝着目标勇往直前。

1998年,新厂房奠基,第二年4月就建成投产,闽中靠自己动手,建成了全国最成功的第一条冻干生产线。至此,闽中靠实力跨进了全国食品行业的前列。

“为了资本运作,那时经常到北京跑贷款,住便宜的宾馆,一天只吃一顿自助餐,既省钱又省事。钱拿到了,心里却不踏实了。我怎样才能把贷款用好,把企业做大?做企业家不容易,没有一天心里是踏实的。”林国荣说了句心里话。

第二步,林国荣开始运作资本上市。作为现代企业的新课题,林国荣以特有的敏感赶上了这个时代潮流,他决心改制后把企业整体推向国际市场,让企业迈上一个更大发展台阶。在他的努力下,企业改制上市进入了实际操作轨道。2004年9月,一家跨国公司看中了“闽中”品牌,这家由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主导的公司出资成功收购了“闽中”百分之百股权,企业转制为外商独资企业。

“这一成功改制,各方都是赢家,当地政府把这笔巨款收入用于其他投资;企业由于外商资金注入,解决了长期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从而做大做强有了现实性;同时扩大了生产基地,农民也首先受益;政府税收还年年增加,可以说是皆大欢喜。”林国荣概括了改制后的现状。

改制的成功大大促进了上市的步伐,经过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31个有关部门的道道把关、层层审查,闽中公司最终获得新加坡证券管理部门的认可和批准,2010年4月15日,闽中有机食品有限公司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成为莆田市第一家在国外上市的公司,同时也是中国农业种植与加工行业第一家在新加坡上市的公司。

“上市的意义绝不单限于募集资金,更重要的是经营理念的全新转变。”林国荣说,“上市后我们把发展的中心更多放在做自主品牌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上市后的闽中公司堪称高歌猛进,总投资16亿元的闽中有机食品工业园项目建设随即启动,42年前的小作坊被全球最大蔬菜加工车间所取代。

百亿车间:做好你自己

650米长、110米宽,这是闽中有机食品工业园的尺度。到过这里的人们都不禁被这气势不凡的车间所震撼。

在这个被称为全球“最牛”的车间里,正在建设中的果蔬食品加工车间一层总面积就达7.15万平方米,相当于10个标准足球场,整个车间共3层21.45万平方米,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可以实现百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百亿车间”。

“目前在全世界还找不到第二个这么大的果蔬食品生产加工车间。”林国荣自豪地说。“在创业期的时候,我们只有2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当时,已经有2000多平方米的大厂,面积比我们大得多,有人建议我们也要快速发展。我说,不要和别人比规模,要看实力、看发展,做好你自己,才有成功机会。”

在闽中公司的展厅,蘑菇、香菇、胡萝卜等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脱水蔬菜、烘干谷物、快速食品、果蔬汁饮料等10多个系列200多个品种让来访者眼花缭乱。这些产品大多数出口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

如今,闽中公司是全国蔬菜制品规模最大、品种最齐全、出口量最多的企业,并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体系。公司属下的农业产品基地已横跨云南、四川、湖北、上海、天津、内蒙古、江苏、江西、福建等9个省市,受惠农业人口70万人,在这些省市设立的分厂或分公司工作人员已达1.2万人,各类脱水蔬菜食品远销全球五大洲26个国家和地区,一年几千个集装箱源源不断出口却没有一次退货,随着全球“最牛”车间竣工投产,公司产品的销量将继续成倍增长。

即便在2008年,全球危机的低谷期,闽中公司却处于发展的黄金时代。当年咸水蘑菇出口量达到了福建全省总量的百分之七八十。原因正是林国荣早就先行一步将产品拓展目标转向拉美和东南亚市场,新市场的开发使咸水蘑菇的出口量不降反升,而且增长惊人。

全球“最牛”车间的背后是企业当家人林国荣的智慧和心血,是“做好你自己”的执着和坚持。对于多年来企业的经营心得,林国荣概括为“六做”,即:把产品做多、把质量做好、把市场做大、把体制做活、把实力做强、把管理做严。

林国荣懂得产品、质量、市场三者实际上是互为表里和因果、形成良性互动和循环。他常套用毛泽东那句著名的比喻,把产品和质量比喻为拓展和占领市场的“两杆枪”。在此理念下,林国荣始终视产品质量为生命。闽中公司从两头把住关口,一头是蔬菜原产品的生产过程、一头是加工工艺卫生。公司在全省乃至全国各地寻找并建立适合的基地,这些基地必须符合没有任何污染的标准,蔬菜生产过程也受到严密的追踪,从引进优良品种、改良土壤、种植、收成,直到成品运输等各个环节,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要求操作。

与此同时,原料进厂后则要严把加工工艺关,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企业就拥有当时国际上较为先进的隧道式烘干房和蔬菜漂洗车间,引进了日本、中国台湾的切菜机等先进设备,使企业生产技术和加工工艺达到了高水平,之后又连续不断多次投巨资进行技术改造。整个生产和加工过程全面实施ISO-9002质量保证体系和HAC-CP计划,对蔬菜农药残留量进行全程检测监控。

42年来,闽中公司出口的产品从来没有发生一起食品安全事故。

林国荣靠着产品和质量这两杆枪,带领闽中公司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闽中公司成为世界有机农业的中国名片。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