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30版:企业环境治理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30版            企业环境治理特刊
 

2013年7月23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仅靠一个县的力量,彻底根治丹江口水库上源“石漠化”,恐怕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河南淅川石漠化
亟待企业参与破局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周彦波本报记者徐志成

河南淅川石漠化亟待企业参与破局

河南淅川不仅是亚洲最大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库56%水域所在地,也是我国当前最大水利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淅川县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然而,在如此重要的区域,近期却出现山石裸露、草木难长、水土流失等“石漠化”现象。“淅川土地‘石漠化’如不及时治理,导致山地水源涵养能力差,会影响丹江口水库水质和使用寿命!”淅川县林业局副局长贾先强如是说。

危及丹江水质

淅川县林业局材料显示,淅川县的马蹬、盛湾、寺湾、大石桥、滔河、老城等乡镇是淅川土地石漠化重灾区,而且以上乡(镇)均位于丹江口水库周围或丹江上游,如果石漠化得不到有效治理,肯定将对丹江口水库水质和使用寿命造成严重影响。

记者在丹江河上游的大石桥乡采访,沿途看到不少土地石漠化现象,尤其在赶往荆巴岭村路上,公路两边峭崖陡壁,岩石林立;远处山上岩石裸露、寸木不生,光秃秃的山岭在强烈阳光下,发出耀眼的光芒;山脚下,高低起伏的青色山石,在风刮日晒之下,好似“秦始皇兵马俑”中一个个俑头。

据记者观察,在其岩石中各个石头缝隙之间,即使偶尔能看到极少的土壤,也只能长一些稀疏的小草,比较大的绿色植被却很难生存。

那么,淅川县“石漠化”到底怎么来的呢?淅川县林业局退耕办罗主任介绍说,石漠化区域基岩均为石灰岩,因属岩溶地,雨水漏入地下,导致土壤缺水,影响植被存活,加之雨水冲刷,使水土流失,基岩裸露,砾石堆积。

另外,上世纪50年代末,全国各地大炼钢铁,位居内陆地区的淅川县也不例外,村民们把山上大部分树木砍光当柴火烧掉。之后,当地山上就开始出现水土流失、岩石裸露和植被大量减少的“石漠化”现象。

由于石漠化造成耕地减少,库区人均耕地不足0.8亩,有的人均耕地甚至不足0.3亩;由于人地矛盾突出,导致部分居民上山开荒种地,造成山上树林被毁;水源枯竭,其水源涵养能力差;而且“石漠化”导致淅川县每年水土流失面积1200多平方公里,每年流失土壤220万吨;大量山地“石漠化”和水土流失,导致当地土层变得更加贫瘠,微量元素流失,这不仅影响农业灌溉用水,而且造成人畜饮水困难。

“祸”及南水北调水源

有关专家分析,土地石漠化将意味着土地退化、土壤少、贮水能力差、岩层漏水性强,由此引起缺水干旱,尤其是夏季大雨导致严重水土流失,使这些地方极易形成山穷、水枯、林衰、土瘦的恶性循环。

根据专家分析,土地“石漠化”首先影响丹江口水库水质。淅川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引水源头,丹江库区绿化状况直接影响南水北调源头水源涵养、水质净化,关系着京、津、唐等北方地区人民生活用水质量。石漠化造成水土流失,将直接影响丹江口水库水质及水库安危。

其次,土地“石漠化”影响水库使用寿命。有关部门统计,丹江口水库在淅川流域面积达2616平方公里,占总流域面积的56.9%;而且1960年至1979年的20年间,丹江库区总淤积泥沙89715.5万立方米,平均年淤积4486万立方米,如果按这样的淤积速度,库容为124亿立方米的丹江口水库,其未来使用寿命大约为161年。若情况如此,当前大规模的南水北调投资回报将不堪设想。

从地理位置上讲,丹江口水库位于我国水域主干道及最大水系———长江上游,其防洪蓄水作用十分明显;如果上游水库周围“石漠化”严重,将进一步引发丹江口水库泥沙淤积,造成水库库容减小,然后将直接波及下游长江防汛防洪。

此外,土地“石漠化”导致当地水源涵养能力差,山上植被退化,每年进入冬春季节,石漠化山区水源枯竭,不仅影响农业灌溉用水,而且造成人畜饮水困难,甚至引起丹江口水库氨氮超标。

呼吁企业投资参与

当前,治理“石漠化”最好的办法、也是传统的办法就是封山育林、人工造林,以此还原山脉植被;然而,在石漠化严重的、贫瘠的山上,进行人工造林所付出的代价难以想象。

据有关业内人士测算,绿化每亩荒山成本4000元左右,保守的说每亩也在3000元左右;那么,淅川县200万亩石漠化荒山要取得彻底治理需要60亿元资金。如果从政策层面上讲,淅川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每年可以争取国家扶持资金,但其每年扶持的资金非常有限———简直是九牛一毛。

不过,河南省内一权威专家认为,要想根治土地“石漠化”问题,需改变过去传统思维模式,应该运用市场化手段,进行多元化投资方式,积极吸纳外来企业投资,更多注入民间资本,实行“谁造林,谁管护,谁受益”的造林办法,鼓励外来企业和更多的投资者积极参与,大力发展生态林业,恢复当地生态植被。

同时,应呼吁社会民众关注,吸引更多企业家和投资者关注“石漠化”现象、关注南水北调水质,确保京津及华北地区人民饮水健康。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